【管理学院】普法之声袅袅余音,实地走访展开调研
中国青年网济宁7月13日电(通讯员 王奇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依旧需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此社会背景之下,法律援助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社会群体需要不断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为通过实践普及法律知识,证实“法律援助+普法行动”新模式的可行性,助力法制建设,2022年6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法润人心实践队走进了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正式启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
在正式开始实地调研之前,实践团队成员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针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目的等进行了更加具体的明确,综合了各团队成员的意见以及建议,统一并形成一套详细可行的实践方案,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总领纲要。
近年来,法律援助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为社会大众带来的便利与保障有目共睹。然而,目前社会中仍有一部分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其中也不乏社会弱势群体,愈加体现出法律普及的重要意义。为此,法润人心实践队的成员前往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向专家们咨询了有关法律普及现状等的一系列问题。法院不仅是行政机关,作为政法单位,有着“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处理案件纠纷的过程中,实际上不只是解决纠纷,更涉及到为当事人普法这一基本内容。同时,有关“法律援助+普法行动”的新模式,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也开展过类似活动,类型丰富多样,例如“以案说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在保障当事人隐私权的前提下,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向群众介绍法律条文及法院裁判等;又或者是借助新媒体,以官方公众号传递法律热量……各种普法方式促进群众提升法律意识,证实了“法律援助+普法行动”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让群众学会拿起法律这项有力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图为专业人员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法律普及相关方面内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奇辉 供图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为调查社会弱势群体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援助的看法以及在其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法律问题,实践团队成员分别采访了不同社会群体,且结论中心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这一群体。据其中一位受访者崔同学表示,她所在的院校会定期开展法律普及活动,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在校学生传播一定的法律知识,比较重视普法的强度和力度,鼓励大学生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崔同学本人还表示,虽然她自身因现今社会的各类普法活动受益匪浅,有着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至于被称为“法盲”,但在她身边仍然有数量可观的一部分人对于法律不甚了解,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应当重视法律方面的学习。通过崔同学的分享,反映出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继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政策的加持下,当今社会紧抓普法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但与此同时,也体现着法律普及尚未完全覆盖每个细枝末节,仍有一些弱势群体需要援助,说明普法道路尚且任重道远。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大学生,针对法律问题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奇辉 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通过这次实践,从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的丰富普法活动到被采访社会群体的回答表述,无一不体现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持续推进,并且展示出其已经起到了卓越的成效,反映了国家致力于从根源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法律困境,使强化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实践队员还总结到,站在崭新历史节点,仍需坚持法律普及,笃行不怠。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法润人心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奇辉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