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了探究黄河治理现状,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河清海晏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开展了以“携手共建同心树,联袂共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在本次“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中对黄河流域治理现状的调研,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与黄河口镇的当地居民交流,我认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不仅如此,在与当地居民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黄河的自然流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当地居民还热情向我介绍了垦利县黄河的自然概况和其中蕴含的人文历史文化,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母亲河的魅力。
在这次以“携手共建同心树,联袂共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与实践团成员前往了黄河口镇的黄河入海口处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切实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概况,了解到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等内容。
我深深的领会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治水是密切相关的。当地居民向我讲解到黄河镇之前由于特殊的水情、河况导致黄河灾害频繁,极难治理,极大的影响力当地的社会发展。虽然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治河,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修堤-淤积-决口-改道”的循环局面。令人振奋的是在这长期的治理实践中,我们祖先对黄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治河技术不断改进。这种如同黄河一般奔腾向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它也将持续激励着我继往开来,为黄河的现代化治理与保护建言献策。
在本次社会实践推进过程中,我认识到是黄河母亲哺育了我们华夏民族。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黄河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保护我们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担当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为“黄河大合唱”聚力。保护黄河,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都是参与者,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立足当今时代背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黄河文化,深刻理解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9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