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山东青岛市社会实践队的四名成员以“寻革命情怀,续革命血脉”为主题,在山东青岛炮台山遗址与青岛党史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活动。
实践小队首先来到青岛山参观青岛炮台山遗址进行调研活动。出发前,小队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青岛炮台山遗址的历史沿革。1891年青岛建立之初清军在此设立炮台。1897年,列强在中国进行殖民扩张之际,德国占领青岛,将青岛山更名为俾斯麦山,并于1899年修建地下指挥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青岛又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日德两国在青岛交战,青岛山南北炮台被炸毁。青岛主权回归后,市政府修复地下指挥部并在青岛山下建立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伴着湿热的海风,沿着绿树的浓荫,队员们来到位于青岛山脚下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进入展馆大门,入眼便是脚下踩着的《胶澳租借条约》。这个条约是青岛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开端。墙上陈列着《山东东部地区图》、《胶州湾海图》等地图和旧书旧照片,以及与青岛近代史有关的军衣军旗和武器等。展厅里陈列的明清时期铁质火炮上覆盖着厚厚的红褐色的铁锈,与旧照片上德国装备精良的武器形成了鲜明对比。实践小队成员不由得想起那句朴素却残酷的“落后就要挨打”。实践小队分别参观了博物馆内“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个展区。回到那段列强在我们的土地上大肆掠夺开战而国人却无力干涉的屈辱历史,队员们内心沉重而苦涩。祖国的强大繁荣,人民的幸福安康多么来之不易,这是每个中国人肩上的责任。队员们纷纷表示正值青春韶华,要勇于担当这份光荣而深重的责任。
走出博物馆,队员们沿着山路继续前进,海风逐渐变得清凉,来到半山腰,队员们看到了炮台遗址。漆黑的火炮穿越百年历史,兀自耸立,遥对大海。无声述说着青岛这片土地经历过的血与火。这是德军驻扎青岛留下的痕迹,这是青岛曾被侵略殖民的铁证。从北炮台沿路向山下走,山路旁一块石碑,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遗址(日德青岛之战)1914年8月-11月”这一行字。一个世纪前薄弱的国力与军事使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也没有逃脱为人鱼肉的命运。这场战争的硝烟早已烟消云散,与之相关的人与事也逐渐湮灭,但是只有铭记屈辱的历史,才能激励国人奋发图强,避免重蹈覆辙。
从青岛山离开,实践小队又来到位于青岛海岸路18号的党史纪念馆。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派遣来到青岛,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与因职业关系先来一步、在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工程课任职的中共党员王象午汇合。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此后,两人借助此地隐蔽的地形和周围丰富的工人资源,发动了四方机厂大罢工等颇具影响力的工人运动。队员们经讲解员介绍了解到纪念馆保持了百年前的德式建筑风格,最早是德国占领时期建造的四方机厂职员宿舍。
讲解员还为队员们讲解了邓恩铭,王尽美,李慰农等革命先辈以此为策源地进行革命事业的历史。王尽美为革命事业终日奔波积劳成疾却还以带病之身坚持参与革命,最终不幸英年早逝。他为党的创建和革命活动付出心血与生命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人为国家的强盛与人民的幸福不断前进。
结束了一天的实践参观活动,队员们交流表示,这一次调研让我们感受到孱弱的国家里土地与人民受尽屈辱,然而民族危亡之际奋起反抗的有识之士在上下求索中点亮一颗希望的火种,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作为后继者的我们,要继承这红色的血脉,追随前人的意志,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0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