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以及法治思想的广泛传播,2022年7月4日至7月16日,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第七届“微光计划”开展了“点滴微光唤青知,普法进虞携手行”、“普法识于江南福地,崇法治显吴越淳风”系列普法实践活动与“赏非遗之旖旎,析法理之传承”非遗保护活动。围绕《民法典》和《法律援助法》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活动,以点滴微光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通过对苏州评弹等非遗项目传承现状的探究,进一步思考了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点滴微光唤青知,普法进虞携手行
7月4日至7月8日,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微光计划常熟社区普法团队和乡镇普法课堂团队先后在常熟社区与尚湖镇开展普法活动,从“见义勇为”“高空抛物”“盗窃偷扒”“风险预料”“维护人权”“性别平等”六个专题,结合《民法典》等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促进启蒙少年法治思想,建设知法守法社区,以法为媒,建设法治中国。
微光计划普法实践团队灵活采用丰富的普法形式,将法理与实例相结合,实现了寓教于乐。展开“见义勇为”专题宣讲时,团队将《民法典》中“好人条款”穿插进情景剧等等之中;聚焦“高空抛物”这一话题,团队通过“小朋友作小法官”和有奖竞答等形式,为小朋友们带来相关法律知识讲解,将法律知识可视化、鲜活化。
图为“高空抛物”专题活动上志愿者上台表演主题情景剧。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的互动。
赏非遗之旖旎,析法理之传承
非遗传承,青年先行。微光计划非遗保护队的成员们在7月12日至16日先后拜访苏州评弹青年演员评弹小刘、苏州太平船模传承人徐海林和泰兴说唱艺术传承人黄宏卿,与民间艺术家们面对面交流,就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成员们发现,非遗传承后继无人、民众关注热度不足、保护手段有限等问题是当前非遗保护工作普遍面临的困境,除了政府扶持、行业自救外,法律保护也不可或缺。对此,成员们查阅资料文献,并专程采访了泰兴市人民法院周法官,从法律层面出发,结合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一步研究非遗传承的法理问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从法律和艺术表演两方面了解非遗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对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图为队员采访苏州太平船模传承人徐海林。
正如“微光计划”意义所指,即使是一束微弱的法治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路。无论是社区乡镇普法实践,还是以法律的角度探索非遗传承,微光团队正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助力社会法治建设。
(通讯员:温婧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7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