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左迎颖龙芊妤,通讯员:胡梦田赵张纯子)
跨学科跨专业“探寻蝴蝶画”调研团前往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民间传统项目调研。
7月23日晚,团队前往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万和鼓楼广场,观赏并调研民俗表演,该民俗演艺项目由侗族民歌、侗族芦笙等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组成。演出青春激昂,活力向上,抒发了芷江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图为芷江民俗歌舞晚会芦笙演奏节目照片)
让调研团印象最深刻的则是一个边吹边跳的大型芦笙演奏节目。在表演完后,调研团成员来到后台,与该节目的组织策划者——芷江侗之韵芦笙协会会长沈青林先生进行了交流,沈会长对侗族芦笙演奏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侗族芦笙是一种传统民族乐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由古老的簧管乐器发展而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乐手往往需要边吹边跳,做出大幅度左右摇摆动作,表演独舞和对奏时则需时而旋转,时而蹲跳,对乐手的乐感和身体协调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也是芦笙与其他乐器演奏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演出人员交流照片)
据沈先生介绍,侗族芦笙是侗族礼仪的一部分,在侗寨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和联寨娱乐活动中,都要吹奏芦笙,所谓“无笙不成礼仪”“无笙难显隆重”。
调研团成员胡梦田说:“在学校的乐团从来没见过芦笙这种乐器,也从未接触过这种特殊的乐器演奏形式,侗族芦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演奏形式太让我震撼了,对于这种宝贵的非遗文化,我们年轻一代有义务帮助其传承、推广与发展。”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沈青林先生交流照片)
芦笙悠扬,侗语盈耳。朴实的民生舞台、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彩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出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拼搏奋进,快步迈进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抒发了侗族人民爱党爱国的热情。
在国家文化复兴战略,非遗技艺、非遗民俗的传承人们、项目管理者都在积极探索非遗活态的路径和方法。演出既可以让大众充分地了解侗族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又通过创新性的艺术形态表达侗族同胞团结一心、热情好客的质朴乡风,增强大众对民间文化的关注、丰富认知。调研团由环资学院、商学院、公管学院、化学学院、艺术学院师生组成,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为推广非遗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团队以定性定量实证调研为基础,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视角,为芷江非遗项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当地非遗产业提升效益,转换为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袁芊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3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