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农家乐助力山乡发展

来源: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 作者:吴昊天 卜阳 钱海慧 蔡锐锋 董俐琦

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前往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开展社会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贵州人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昂首阔步新征程,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积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与贵州的故事,寻访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考察的地点,切身实地的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重要意义,充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7月16日,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化屋村与乌江依山傍水 化屋村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村里有284户村民,苗族聚居村落。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国家惠民政策带动了村里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屋村依托天然的山水风光,发展起了旅游产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化屋村考察时,村民们都很高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内心都很激动,总书记对我们都很关心。也正是在那之后,人流量越来越多,我们农家乐收入也越来越高。”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来之后的变化,村民陈永荣绽开了笑容。 社会实践队队员与村民一同看苗族传统剪纸 村民家中的剪纸 退伍绝不褪色 返乡探索致富之路 在与当地村民攀谈后,队员们来到化屋村中的农家乐代表——化屋印象。在这里,退伍老兵村民杨烨向实践队的队员介绍起了化屋村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队队员采访退伍老兵村民杨烨 谈到2021年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的情景,杨烨十分激动的说,自己能够组织村民迎接习近平总书记,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留念,是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村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前村民的生活仅仅只是满足了温饱问题,如今已经胜利的完成了脱贫攻坚,迈向了小康生活。 当实践队的队员问及杨烨对于青年有怎么样的期望时,他感慨地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应当用心努力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国情怀,是每一个青年学者应当具有优秀品质。年轻人应当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伟大的,是远大的,是最能够体现出青年最优秀的本质。做人,应当做一个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游船开拓致富之路 杨万英一家在化屋村乌江边开了一家名为“老杏树人家”的农家乐,当我们“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走进院子时,就被这棵高大挺秀的杏树吸引。“这棵老杏树枝繁叶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给农家乐取这个名字。” 在这棵老杏树下,杨万英给我们分享了他们一家的故事。她的丈夫尤荣学在外打工多年,后看到家乡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且山水风景壮丽,便想到回家从事游船行业,和两位兄弟一起成立了画廊航务有限公司。“一艘游船要40多万,对我们农村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了!”当提到买船时的情景,杨万英还历历在目。“当初三兄弟每家出了点钱,再加上贷款,这才买了两艘船。政府还给我们免了一年的利息,真是减轻了我们好大的负担哦!”说到这里,杨万英洋溢出了笑容,他们已经还清了买船的贷款,加上自己在家经营农家乐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挺不错。 实践队员在采访杨万英女士 船买来后,杨万英的丈夫尤荣学就负责开船。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来化屋村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乘船游乌江更是游客们的不二选择。“经常从早忙到晚,中午都没时间回来吃饭的。”说起丈夫开船的工作,杨万英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丈夫为了家庭不辞疲劳的辛勤工作;欣慰的是虽然辛苦,但好在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当被问到是在外打工收入高还是在家乡工作收入高时,杨万英笑着回答我们:“当然还是在家乡工作好啊,而且也要自由些。在外打工每天上班时间固定,还要房租,回到家来开农家乐相对轻松,还可以带带孩子,房子也是自家的不用房租。” 对于未来的打算,杨万英充满希望:“现在家乡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很多人都愿意回来建设家乡,以后我们也会继续跟着党的政策走,在村委的指引下把我们化屋村建设得更好!” 凭借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紧紧依托的优势,化屋村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实现“质变”,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带动着化屋村村民们在农家乐、民宿等方面的发展,真正从实处提升了化屋村的收入,让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的得到显著提高。 图文: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 2022年7月25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给自己树立目标
今天是我们化学化工学院“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线上支教的第23天,支教已濒临尾声,可是我们的备课内容并不会懈怠减少。今天,还是如往常一样,小朋友线上观看我们录制的视频,支教队员开启备课工作。今…
一水一墨绘一镇河溪
画成河西镇需要几步?首先,我们要将墙壁抹成浅灰色,将窗棂点上棕红色,再将屋顶涂成鸦青色的,然后加上青山与云雾,这些色彩和景色能为我们呈现出河溪镇的轮廓。这也是河溪镇给我的初印象。当我刚刚下车来…
吉首大学“文传青年”:支教点亮河溪的火把
“老师,我以后也要上吉首大学,我想要回报我的爸爸妈妈!”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站在河溪中心小学的走廊上,对俯身倾听的“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袒露心声。班里,是孩子们沉默地拿起粉笔,将对志愿者…
吉首大学三下乡:支教情长存,友谊树长青
“萝卜姐姐,给你一个糖,你要选哪个?”秦蓉蓉伸出手,将两个棒棒糖递到吉首大学文传青年“正·悦”童乐扶助基金公益实践团的志愿者罗乾英面前,抿着嘴害羞地笑。在河溪镇中心小学进行支教的第三天,志愿者…
以儒家文旅为鉴,助力水浒文化普及
山东大学“绿林好汉归水泊”社会实践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赴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振兴乡村文化的需要和当地实际,着眼于与《水浒传》有关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通过文本细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游九龙金湖赏泰宁美景
7月14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三明泰宁县“乌瓦黄墙,忆汉唐古镇燃熠熠星火;绿水青山,看两宋名城谱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泰宁县大金湖景区感受世界自然遗产之地的魅力。大金湖景区是泰宁世界地质公…
“服务山区26县 艺术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心得感悟(十四)
这次调研的目的地是衢州开花马金镇,和我日常生活的浙北很不一样,一来到这里,第一感觉是山很多很高,风景也很好。民风淳朴,自然融洽,让我们大家大饱眼福、令我们大家身心愉悦。在开完座谈会之后,我被分…
“安老怀农”暑期实践,关注农村,关注夕阳
社会实践是每位大学生假期里的必备项目。7月,山东大学“安老怀农”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进行了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照顾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研。作为小组成员,我承担了为农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及其照顾者发放…
“绣”美景宁,尽显畲族风情--浙经贸赴景宁暑期社会实践团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包括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各个方面,畲族刺绣便是畲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2021年,景宁畲族刺绣被列入市级非物质…
共享智能时代,跨越数字鸿沟
汇聚青春之力,跨越数字鸿沟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产品早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当下,智能手机的使用仍是许多老年人的知识盲区,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以及辨别网络中良秀不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