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头所在。7月24日,西安工业大学“深岭明珠”实践队来到了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市凤翔区,了解泥塑和脸谱背后的制作过程和工艺,从而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经负责人介绍,凤翔泥塑在古时多用于祭祀活动,婚丧嫁娶,皇帝登基、下葬,镇鬼驱邪,镇宅纳福。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古时为了提现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需要大批量生产,因此凤翔泥塑是借助模具定型,最后人工上色手绘制作而成。凤翔泥塑一定程度上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同根同源。
70年代是凤县泥塑发展困难的一个年代,因为本身多用于祭祀活动的性质,泥塑销量不佳,老师傅们甚至做存钱罐,和小孩子的玩具来维持生活。像很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传承的断层使凤翔泥塑差点就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直到2002年和2003年,由艺术大师胡新民和胡深设计制作的泥塑马和泥塑羊连续两年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生肖邮票主图案,凤翔泥塑才逐渐打开销路。在后续的发展中,凤翔泥塑逐渐多元化发展,十二生肖、八仙过海也深受喜爱。
凤翔泥塑走出去后,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政府的帮助下胡新民联合六营村其他泥塑生产户,制定统一的标准来保证凤翔泥塑的品质质量,并积极带动其他村子的村民从事泥塑制作,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凤翔泥塑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品。
下午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凤翔泥塑博物馆的作坊,手工艺人的原料和设备应有尽有。当地的村庄几乎家家都能做泥塑和脸谱。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模具由之前的泥土模具改成了现在的石膏模具,减少了泥土与模具之间的粘连性,更易制作。因为制作品种的不同,凤翔泥塑的工艺也有些许差异。如果是挂件,则做完第一步风干即可;若是摆件,则要进行合模,即将两个模具拼在一起风干,然后用泥条子将缝隙填充并等待风干。作品上美丽的线条和花纹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最后实践队亲力亲为,共同完成了一个泥塑脸谱作品。
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凤翔区政府的支持下,六营村已经成为当地一个旅游景点和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基地,当地也形成了小作坊批量产的经济模式。凤翔泥塑彻底从泥娃娃变成了金娃娃。希望通过这次深入了解和宣传,能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到这一文化瑰宝,并且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