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气象因素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条件,又提供了农业气候资源。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观测,为农业提供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提供服务,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这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精度、高密度、多要素、连续稳定的农业气象观测信息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7月14日,为了解安阳市的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相关情况,更好地提升气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南省安阳市社会实践团前往安阳市气象局,开展有关气象方面的访谈调研。农业气象部门的万莹作为代表,接受了团队成员的采访。
“十年九旱”,极端天气不断
万莹首先谈到了安阳市的气候特点。安阳市位于华北平原,大片的平原便于土地流转集中,开展大面积机械化。但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又缺乏大型河流,作物生长易受到干旱的危害。干旱是制约安阳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介绍完安阳市整体的气候特点后,万莹忧心忡忡地说到:“16年的‘7.19’大洪水,今年6月份河南的极端高温,最近玉米生长旺季的连阴雨。这两年安阳市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万莹的讲解,团队成员提升了对于安阳市气象特点的认识。除了干旱,较为常见的“极端”天气常常打乱了农业生产节奏,这已成为摆在农业生产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如何降低极端天气的危害,为“三农”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无疑需要农科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
准确预报,但求风调雨顺
万主任又向小队介绍了关于安阳市农业气象服务的情况。目前安阳市农业气象服务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首先是人数有限,缺乏优秀的农科人才帮助开展工作;其次是预报时效有限,长期预报的精准度较低;最后是农业气象服务相对不够专业,在服务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农业气象部门积极尝试创新性举措,通过升级传播手段,拓宽传播媒介,改善了传播效果。
“我们也是和市内的种粮大户对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直接发送短信,将天气情况及时告诉他们,”万主任笑着说到,“有时候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些人来教,他们一看到什么天气,立马就知道该干什么,人家其实比我们专业。”万莹的感慨引起了团队成员的共鸣,几位农学的同学更是连声附和。“我们真的没人家种得好,在种地这方面,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呢。”农学2002班的范圣洋同学说到。
筚路蓝缕,造福农业发展
在采访结束后,万莹带着团队成员参观了气象局内的老式气象观测场。在老式气象观测场里,团队成员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设备,如风力风向测量仪、百叶箱、降水量测量器等。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各种老式设备兴趣盎然,积极提问。万莹一一介绍了这些设备的用法和年代,引得小组成员啧啧称奇。最后万莹讲述到:“这些设备都是很早之前的老设备了,现在都是全自动的观测设备,观测数据直接上传到省里的气象厅,再上传到国家级的气象部门,方便快捷。但是在当时的工作人员就是依靠这些设备来观测数据的,现在的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老一辈人的努力!”
万莹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筚路蓝缕,不畏艰苦的高尚精神品格如同熠熠生辉的启明星,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农业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行业,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减少农业对于气象条件的依赖,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除了是农业气象部门的工作核心,也是我们农科学子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广大农科学子应当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农林人才,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河南省安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豫农同行,万象耕新”队 姬梦圆、张经纬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河南省安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豫农同行,万象耕新”队 姬梦圆、宁卓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1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