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南充学子南部县留守老人调研
南部县位于四川东北部,近两年来,在“五城建设”和“亲水南部”的发展规划下,经济发展较快,在“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精神的重要指导下,7月10日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梦飞扬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南部,对南部县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和现状进行考察。
实践队员走访留守老人
发展日新月异,农村留守老人却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在如今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这句话成为了南部县农村留守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和老伴住在村里,儿女前几年都去城里住了,逢年过节才回来。”兰家沟村的杜于明老人向实践队员说说。近几年来,随着南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留守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很多村里都修起了小广场、小公园。但大量农村青壮年也进城务工,让农村留守老人变成了一个庞大且孤单的群体。
在兰家沟村的路旁,一位张仕英奶奶告诉实践队员“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过年前回来把房子盖起,过完年就又走咯。”
生活好了,但人也少了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南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家家盖楼房。随意走进一个村子,一排排两层高的洋房如S型环绕在道路两旁,但走近一看,这些楼房不是门窗紧闭就是家中只有一两个老人,整个村子显得宁静而又孤单。
但是,伴随着农村快速发展的是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失。许多接受采访的留守老人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儿女都进城务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
精神生活方式单一,渴望情感交流
在这三天的走访中,实践队员发现发现,留守老人日常生活方式单一,大多以做农活为主,闲暇时,则是在和串门聊天、看电视。大多老人 都是“一把蒲扇,一张板凳,一天就过去”。在王家村,独自一人生活的李圭平老人向实践队员说起自己的生活:“老伴儿去世得早,儿子也只是过年才回来。家里也没有养鸡养猪那些,我平时就种点菜,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没事的时候,我就去找别人聊天。”
精神生活方式单一、情感需求的缺失让老人们被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自身法律安全意识的淡薄,在三官镇,留守老人被骗的事例屡屡出现。
留守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前
追本溯源,守候“夕阳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子女更多的关爱陪伴,也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留守老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力度,共同提升留守老人的养老质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重要课题。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养老的一种理想目标。但‘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却更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也是当前留守老人最需要的。”实践队长兰涛感慨道。
文:兰涛 何雅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