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传统文化,方可智周万物
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明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富裕,更意味着精神层面上的富裕。为了让队员们更加深刻了解“口袋”和“脑袋”之间的辩证关系,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破浪小队于2022年7月14日到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进行民俗文化的溯源和非遗手工制作体验活动。
前期调研,做好准备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入侵中国,我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论是物质上的“崇洋媚外”,还是精神上的“向外”,都给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拳重击。之所以出现如此景况,究其原因是对我国文化的自卑,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少学者教授纷纷发言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无法起到一定的成效。因此扩大教育范围,增加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崇敬是成员们一致认可的可实行的方法。
小队成员联系到沙洲社区、张家港市柒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老师携手一起让社区青少年深入了解本土民俗文化的溯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活动开始,寓教于乐
此次活动共邀请了沙洲社区居民1-6年级学生共15人,小队成员各个穿上红色志愿者马甲,在一旁协助活动的举办。活动一开始,由市里的老师来讲解张家港民俗文化的溯源,分别从历史背景,人类活动,地域特色等不同的方面来为社区的青少年介绍非遗文化,着重突出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老师讲得生动而不枯燥,形象地将张家港的民俗文化特色诠释得淋漓尽致。青少年们一个个正襟危坐,不断地理解与消化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在青少年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老师结束了此次对非遗文化的讲解,青少年们热烈地鼓掌感谢老师的倾囊相授。紧接着,社区工作人员为了推动青少年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将非遗手工材料包下发给每一位青少年。青少年们将根据自己所分发到的京剧人物形象,自己动手DIY京剧挂饰。小队成员们为其演示后,并在旁边默默陪伴着他们,一旦遇到难题,小队成员们都会主动上前,俯身弯腰询问,并耐心地帮忙其答疑解惑,穿木条,提醒青少年们小心使用胶水,一片其乐融融。青少年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中国京剧服饰、配饰的种类繁多,制作精良,都纷纷夸赞京剧戏服与头饰的精美绝伦,小巧玲珑。青少年们在与同龄人交互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经历,提升了审美,还能拓宽文化视野,深厚文化底蕴,有利于文化、思想、心理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将进入尾声时,小队成员向各位青少年的家长有关张家港近两年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与交流。有一位家长这样说:“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不再仅仅局限于口腹之饱,尤其是将村级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后,明显感觉手中可支配的收入变多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还有一位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乡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以后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推动家乡的发展,所以我是非常支持孩子来参加类似的活动。”听到家长们的回答,小队成员们都乐不可言,对能够举办此次活动充满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至此,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破浪小队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进行民俗文化的溯源和非遗手工制作体验实践圆满结束,小队成员收获颇丰,承诺将传统文化的输出继续下去,赋予文化更多鲜活的不同的角色。小队成员一齐认为只有文化自信,我们的精神得以富足,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2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