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走进夏乡之源——辽宁大学环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22-07-20Lx7
作者:刘松奇 张瀛尹 纪宜嘉 张诗雅 王子天 齐兵 王菲 刘欣 刘子煜
一、摘要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是现代乡村走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乡风淳的美好愿景的必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环境学子有限的光热,力所能及地宣传“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主要思想,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锦绣之洲生态文化调研行”志愿实践团于2022年6月28日至30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金厂堡村进行生态环境及党的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在农村的文化建设的主题调研。实践团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乡村真实面貌;设身处地,与村委会问答讨论;深入沟通,与村民积极互动等调研方式,以环境学子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了更新的认知。最终,在村民们的热心配合下,实践团顺利完成实践内容,形成了照片、问卷、调研报告等实践成果。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获益匪浅,更加坚定了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初心,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奋斗奉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精神;绿色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调研内容
1.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境令人担忧,特别是乡村环境“脏、乱、差”,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开发,农药、化肥等大量污染物质流入河流,还有一些生活污水造成严重污染,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我们成立调研小组,实地考察金厂堡村的环境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更加了解乡村风貌。
2.调研目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百年来,一幅幅恬淡静谧、优美宜人的田园图景印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里。美丽的生态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让人愿意在此驻足停留。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绿色变革,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3.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寻访法、座谈宣讲法。
4.调研过程: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锦绣之洲生态文化调研行”志愿实践团于2022年6月28日从市区乘坐公交车辗转一个多小时来到我们美丽的金厂堡村,进行生态环境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农村的文化建设的主题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松奇 供图。
走进农村支大队,村委会带领我们调研小组参观了整个乡村,了解乡村的真实面貌;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乡村的参观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宜嘉 供图。
村副书记陈岩在党员会议室中开展座谈会,并进行问答环节,实践团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村民住房分化严重,有的住户加盖了新房屋,而大多村民住的也都是些老房子;村里环境问题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脏乱差”现象;村里的公共设施也比原来进步很多,道路通畅,技术也先进了。针对实践团成员存在的疑问,书记解释道“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还应持续进行乡村振兴,加强城乡建设,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我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开展动员大会,与村民面对面“唠家常”等形式,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介绍完村里的环境现状,又向我们实践团讲解了卫生医疗,教育,以及党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情况。
图为陈岩书记在党员会议室开展座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松奇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参加座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松奇 供图。
随后我们走访到村民李奶奶家中,我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几年金厂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
李奶奶说“我们小时候的河道水很清,可以清晰的看到河里的沙石,各家的孩子都在河里摸鱼、抓虾、游泳,大人们也能在一旁洗衣聊天。随着时间,河道里出现了很多垃圾,水不清了,鱼虾也没了,远远的还能闻到一阵臭味,好在近几年加强了河流治理,村民们保护河流的意识也在增强,都不乱扔垃圾,也学会了清理垃圾,慢慢的有所改善。”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乡村对比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瀛尹 供图。
最后,我们给村里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最真实的环境问题反馈。
5.调研数据分析
调研小组采用线下走访的方式对金厂堡村的村民进行关于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
(1)您认为您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怎么样?
很好
一般
不好
女性
43%
35%
22%
男性
51%
30%
19%
如图表所示,村里的女性居民和男性居民对于村里生态环境现状,意见有所不同,但相差也不大,大部分村民认为当前环境很好,只有一小部分认为环境不好,说明环保政策实施有些效果,但覆盖范围不全面,仍有一些地方存在很大的环境问题。如果想改变现状,就需要加大实施力度,扩大覆盖范围。
(2)您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是什么?
如柱状图所示,占半数的村民比较重视生态环境,也存在小部分村民非常重视,极少数的村民漠不关心。村民们受教育程度不一样,个体素质也不同。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村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会逐渐增加。
(3)请问当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焚烧
掩埋
用作农业肥料
村里集中处理
村民
13%
28%
33%
26%
(4)您家的用水来源?
(5)您认为面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各种污染问题,如何做是最有效的?
(6)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号?
正确率
错误率
年轻人
67%
33%
老年人
31%
69%
(7)工业三废是指哪三废?
完全正确
不完全正确
完全不正确
村民
31%
31%
38%
(8)您觉得当地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
6.调研结果
(1)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空气清新,道路比较平整干净,农村“脏、乱、差”现象基本改善,村民乱丢垃圾的现象很少见,村庄处绵亘着一长条一长条的耕地,一片又一片的田圃。田圃之间是网丝一样的小径。小径旁长着茂密的树木,绿树掩映之中,整齐的瓦房和陈旧的草屋交错陈杂,乡间气息十足。走访途中,村民也比较热情好客,相谈甚欢。
(2)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齐全。目前,设置公共垃圾箱5个,建立生活垃圾收集池3个,每家配置垃圾箱2个,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进行及时回收处理。
(3)环保宣传力度到位。村委会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开展动员大会,与村民面对面“唠家常”等形式,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也即将采取广播宣传的方式,在村里安装高音喇叭,定期打开喇叭,进行宣传广播,有效通知到各家各户,深入贯彻环保理念。
(4)政策制度较为完善。在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既抓好市场繁荣发展,又抓好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围绕乡村长远发展和居民富裕进行改造。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乡村生态保护离不开长效机制建设。
四、存在问题
(一)村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作为调查项目: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占33%,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31%和38%,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谈及此问题时,村民仍是了解很少。
(二)村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
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
2.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村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3.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在调查中大多数农民表示了解相关要求的,并且自己食用的蔬菜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药。
五、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
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
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六、实践感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时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叹息“昔日风景如画、安静宁和的地球如今变成伤痕累累、乌云笼罩的人间地狱”。当然,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并尽自己能力所及保护环境,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建设农村环境也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农村环境没有搞好城市环境也就会跟着遇到问题,从而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农村环境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常识,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尽力所及,增砖添瓦。在这暑假期间,我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查,现在农村河水污染化比较严重,由于城镇企业一般都是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农村人们为了建筑新的房子,而砍伐过量的树木导致土地沙漠化以及在汛期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灾难。农药和化肥的过渡滥用影响土地自动调节能力。企业大量的未处理尾气以及垃圾的燃烧后的气从而导致大气污染。还有一些,有些村庄里的小路淌着污水;沼气池都因没有合理地规划占到了路边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散发出大量的臭气。
带来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有:国家对农村环境工作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冷点、弱点、盲点。在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下,农村工作发展相当缓慢。因而,农村环境问题还不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主要问题。政府政策、市场作用决定人才方向的选择,从农村吸收了高质量的人才,农村失去了高素质建设人才,对于农村的是极为不利的。投入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很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每当遇到自然灾难的时候,也就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济,根本就谈不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为了搞好经济建设而建起的小企业,这些乡村企业由于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往往是以自我利益优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教育需要这种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分离,并且严重注重理论学习而基本放弃社会实践。而环境保护不是仅有理论知识就行的,它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社会对农村环境态度冷淡社会各界对农村现状认识不足,不了解农村问题。有关部门丧失职能当地环保部门对这两家企业未履行任何环评手续,对他们长期的违法排污行为,视而不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农村的山清水秀必不可少。“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生态文明,奋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境界,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七、参考文献
1.时评: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沈小平 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2.党的十九大报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6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