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5日电(通讯员 刘春雨)
为深入推进我国的婚俗改革,破除婚俗陋习、倡导文明婚俗,推进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助力现代化”小分队实践队员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对当地的居民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当地的特色婚俗传统、对传统婚俗态度以及对于新型结婚形式看法等问题。
在实际调研开始,“助力现代化”小分队的实践队员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通过上知网查阅文献以及国家平台查阅出台的文件,了解国家与地方对于婚俗改革的相关政策以及未来规划。根据已知相关文献与政策制定较为全面的实践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能够尽可能地来获取到各地居民对于地方特色婚俗态度的信息,尽可能地达到实践的目的,婚俗改革赢民心,节俭文明进万家,倡导移风易俗,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
实地调研阶段,实践队员就问卷里的内容深入居民家中实地访谈。通过所做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潍坊潍城区的大多数居民来说,对于传统婚俗有着基本了解的居民人群年龄大致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他们之所以了解传统婚俗是因为他们的子女大多都到了适婚年龄,所以对于婚俗这一方面多少有所了解,他们大多是积极主动地了解传统婚俗,主要是通过年长的述说、网络咨询等途径了解传统婚俗。他们对于婚俗他们对于传统婚俗中收彩礼这一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大都认为收彩礼是必要的,并非是像过去那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通过收彩礼保障自身后半生的生活或者为儿子取媳妇准备彩礼。他们认为收彩礼图一个好的彩头,看的是男方的一个态度,对于彩礼的金额主要是集中在5-10万,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之后做出决定。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都是希望举办东西方结合的婚礼,他们认为婚礼越隆重越好,结婚意义非凡;而年老的人则认为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结婚只是一个形式,而并非实质内核,大都希望保有传统的习俗,认为是一种文化传承。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若一味的传承而非创新,可能传承下来的会是一些陋习、恶俗。因而我们要移风易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良俗,为其注入现代化精神,守正创新,助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中的作用,推动文化强国。
通过实地访谈可知,就潍坊市这一个大地域来说,大致有5部分组成,分别为相亲、相家、择日、定聘、迎亲。其中迎亲的流程较为繁琐,一是迎亲花车的车头要冲着喜神的方向;二是叫门(就是一般需要男方掏红包若干,直至女方堵门的满意方能开门);三是讨喜三是讨喜:新郎叫门,此时新娘之兄妹、晚辈、好友等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意为长长久久;四是男方设宴款待新郎(新郎做主陪位置);五是照相留念;六是求婚(新郎向新娘献花、献歌、下跪、表态等直至新娘满意);七是向父母行大礼;八是由新郎抱新娘上花车,新娘脚不能着地。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以上程序,由男方傧相(也叫拿红毡的)具体负责。在了解当地婚俗特色后,巧妙地引出对于婚俗改革看法的问题,大多数居民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说现在结婚越来越精致,虽然很多过去的习俗被忽略删减掉,但受西方因素的影响,西化现象较为严重,应该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所保留,正确看待西方的婚俗,既非崇洋媚外,又非固守传统,而是注重守正创新。另外,在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宏观婚俗政策之后,他们表示既然是国家倡导婚俗改革,化繁就简,节俭文明,就有他的合理之处,当然是支持,相当的支持。
通过线上问卷+实地访谈,了解到传统婚俗有哪些、其中的陋习有哪些以及居民们对于传统婚俗的看法与建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意,体现出民情,对于婚俗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传统婚俗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其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精神文明走向繁荣的坚固基础,需融入时代特色,增强其生命力,传统婚俗的改革势不可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4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