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上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苔花如米”支教队在安徽省亳州市姜庄小学正式开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教育振兴。就此,苔花如米团队在姜庄小学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捐赠图书角的方式推广普通话、提高普通话使用率,助力乡村振兴之教育振兴。
姜庄小学为乡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姜庄行政村及周围村庄,且该小学9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孩子与父母相处较少,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奶奶照看,因此该校学生方言口音浓重,普通话使用率低,学生普通话能力较差。苔花如米团队为此开展推广普通话专项课程,课程包含普通话使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学习、演讲课、辩论课、手语课、朗诵课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设书法课、篆刻课、棋艺课等;并开展其他课程,通过体育、防身术、舞蹈、音乐、国学经典、法律知识、人文历史、安全教育、生物世界、生活技能等课程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普通话推广课程上的支教老师均为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且普通话等级为二级甲等,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三年级的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学习课堂上,支教老师闫慧敏发现该地方言与山东方言类似,老师可以准确理解学生的方言意义,并可顺利转为普通话,这一发现使普通话推广课程更为顺利,便于课程的开展。涡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深受不分尖团音的江淮地区方言的影响,形成了老派方言部分区分尖团的特点。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普及,这一特点正在新派方言里不断消失,现仅在涡阳县西北部乡镇的老派方言里存在部分未合流尖字音。姜庄小学所在的店集地区还会把“坐”读成“jio”,把“算”读成“xuan”,把“葱”读成“qiong”等。苔花如米团队成员根据当地方言特点进行普通话推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使姜庄小学的学生在短期内达到普通话的快速纠正。
推广普通话不仅仅依靠普通话课程,还有第二课堂的助力。据了解,该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教师人数达60%以上,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的课程大多为语数外等教材类课程,兴趣课程教学难度大、课程数量少。为此,苔花如米支教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结合普通话推广课程,进行书法课程、篆刻课程的学习。在支教团队到达姜庄小学前,“苔花如米”物资负责人张一宁已购买好教学物资,准备好书法课程所需要的毛笔、墨、宣纸等材料,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支教成员陈驰担任书法课程教师及篆刻课程教师,陈驰书法作品曾入选建党一百周年书法展,曾获烟台大学“庆建团百年,谱青春华章”书画篆刻大赛一等奖、“阳春临古,墨香满园”二等奖等奖项,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在书法课堂上,陈驰讲解书法的基本内容,耐心教给孩子们学习书法初期应该如何执笔、如何选帖及如何初步入门等内容。陈驰在课堂上为孩子强调选好字帖的重要性,表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本好的字帖,选择字帖就像选择食物一样,要选择有营养的,而不要选择华而不实的垃圾食品。在书法执笔学习中,支教成员亲自示范,孩子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学习。六年级学生褚晚蒙对此次书法课程的学习很是喜爱并表示这是第一次接触书法,很珍惜支教期间的书法课程。书法课堂将推广普通话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孩子们对普通话及国学产生兴趣,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从要求同学们上课要讲普通话开始,在支教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讲普通话,使他们对普通话产生兴趣,让他们能够做到“不怕说、愿意说、流利说”,最终达到他们可以在方言与普通话间快速切换且能进行流畅的表达的结果。普通话的推广不仅可以缩小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的差距,也使该地学生能够与外界进行顺利交流。苔花如米支教队的推普专项课程丰富了乡村小学沟流交通的内涵,掀起店集地区“推普”活动热潮!今后,苔花如米支教队将继续创新推普思路,让语言文字工作为乡村振兴助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