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薄如纸,明如镜,瓷比磬,香光馨远。”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民族精神。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为了使同学们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为了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让陶艺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伊始,小杨老师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陶艺的概念,让孩子们对陶艺有个初步的认识。随后老师从陶艺的发展历史和陶艺的分类两方面出发,带领学生们踏上了神秘而漫长的陶艺之旅。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社会,从幼稚到成熟,从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中国陶艺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由此开启了新石器时代。
美来自于生活。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陶艺就是其中之一。犹记周杰伦清唱的《青花瓷》,曲中悠扬的调运,富有诗意的歌调,诠释了陶器迷人的风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妆淡,一笔笔的勾勒与描绘,让素白的瓷器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同学们满怀好奇心,思绪随着老师的声音渐渐走向神秘国度的灿烂陶艺文化。在讲述釉彩时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区分釉上彩和釉下彩》的视频,孩子们认真观看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讲道“老师,我知道釉下彩的烧成温度更高”、“老师,老师,釉上彩是在瓷体表面的,釉下彩是瓷体里的”,还有一名比较皮的同学提问“老师,是不是釉料掺了水就变成釉了”。同学们的热情是对老师能力的认可,在讲解到晦涩难懂的术语时,老师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为同学们举例介绍,课程开展到一半孩子们懂得了花瓶、灯具是生活陶艺,室外雕塑是环境陶艺。
课程最后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陶艺制作过程的视频,随后给每位学生分发粘土,让孩子们结合视频内容,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由于制作工具有限,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各自向对方提供所需要的材料。“老师,可以再放一遍视频吗?我想学习一下步骤。”这是来自一位同学的发问,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们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完成度,课堂气氛也渐渐达到高潮。临近下课,同学们纷纷拿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孩子们的作品各式各样,例如毛毛虫、蝴蝶结、恐龙、彩虹等等。孩子们亲自动手,一件件作品从手中诞生,带着粘土的味道,更透着孩子们的个性。因为热爱,所以不停。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对陶艺的热爱倾注于作品中。
凤凰在烈火中涅槃,泥土在烈火中将生命的印记铸成永恒。灵感赋予了它造型,颜色赋予了它精彩。陶说:不经历磨难的心,永远无法达到完美;不经历烈火的考验,永远无法拥有灵魂。历练留下的回味,一如浴火后的重生,陶艺制作让同学们从朴实的粘土中发现惊人的美,是脑力与动手能力协调结合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制作时开发大脑敏感性和创造性,锻炼身手的灵巧性,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陶艺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增强了文化获得感和自豪感。此次陶艺课程的开展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岁月在走,时间在流,和陶的相遇却凝固在了那一瞬间。惟愿日后孩子们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中华优秀陶艺文化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