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闽江学院学子“三下乡”:传承优秀茶文化,助力暖心共成长

来源:闽江学院法学院 作者:陈静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为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也为让同学们感受人生与茶的关系,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准备了茶文化特色课程,带着茶叶走进课堂。

课堂伊始,老师以猜谜语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茶叶世界。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不言而喻,它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为了解同学们对茶的认知程度,老师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茶的认识,意料之外的是,同学们对茶的认知程度比暖心队员们想象中更高。“老师,茶叶它是越泡越香的!”“老师老师,茶叶泡第一遍不能喝的”同学们踊跃的发言,表达出对茶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探讨茶文化。

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茶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从高山走来,吮吸天地精华,又沿着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开去。它承载古时文人骚客的精神与灵魂,又指引人们走向内外和谐的境界。在中国茶发展的过程中,糅合了诸派思想文化,衍生出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茶的历史渊源,感受其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以及明伦之礼。

进入课程的实践部分,老师将三种不同茶叶分装于杯中展示,同学们对其充满好奇与向往,在课堂上也表现得更为专注和积极,他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扬起高高的头颅带着期盼的眼神,甚至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表示想上台观察茶叶。在短暂的观察过后,上台观察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比观察三种茶叶的感受,流畅的表达和多角度的观察让同学们对茶的理解更加深入。基于同学们对茶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将教学内容向茶道精神文化方面延伸。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和精神,包括了茶艺、礼法、环境和修行四大要素,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各种茶也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茶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学会将茶与人生相联系。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在茶文化特色课程中,同学们学会了认识茶、欣赏茶,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它就像一个带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愿同学们与暖心社工服务队队员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与哲理,以茶文化为依托,谱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6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赓续红色基因,展现精神风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感情寄托。红色文化展现了革命烈士们的美好品质,唤醒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凝聚起人们为美好生……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红色基因始相承,红色文化永传承

纵观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大家不难发现,只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才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红色基因散发了它无限的魅力;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数以万计的……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学历史英雄精神,争做时代红色传人

纵观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大家不难发现,只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才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红色基因散发了它无限的魅力;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数以万计的……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忆峥嵘岁月,谱时代新篇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新时代要完成更为……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领略红色文化,传承文化精神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新时代要完成更为……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展现红色文化,传承文化血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的精神代代相传。一艘小船自黑暗中乘风驶来,为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如今,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浴火奋战,逐步实……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弘扬红色文化,矢志振兴祖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的精神代代相传。一艘小船自黑暗中乘风驶来,为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如今,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浴火奋战,逐步实……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文化,续党之精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的精神代代相传。一艘小船自黑暗中乘风驶来,为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如今,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浴火奋战,逐步实…… Farewell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才华横溢,梦想启航 ——岭师“破浪”社会实践队
今天是我们岭师“破浪”社会实践队来到雷州市沈塘镇塘边小学支教的第十一天,也是来此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这个支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我们今天在早上举行了大清洁,下午进行文艺汇演。在大清洁活动过程…
闽江学院学子“三下乡”:“陶”出快乐,“艺”起成长
“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薄如纸,明如镜,瓷比磬,香光馨远。”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民族精神。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
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
双减”政策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把保障学生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研双减”团队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召开第一次集体会议决定各成员在家乡各地实地调研,…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员爱心服务队: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2022年7月中旬,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员爱心服务队的14名师范生在台州临海摆酒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与爱心支教活动,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爱心服务带进周边,锻炼良好的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服务态度…
浅析“双减”政策下农村家庭教育困境与提升策略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这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
支教纪实 | “泉润淄林”第五日支教纪实
7月15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泉润淄林”支教队开展教学活动。第五日各项教学活动持续推进。作为暑期托管班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支教队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班会总结时间。早上7:00,支教队成员赶到淄博市中心…
温暖春芽
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是2021年7月21日星期四,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刚刚好,不知不觉“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已经开始了两周支教工作了,第三周也即将结束了,七彩梦想支教队在支教的路上也越来越好了。每天都…
温暖春芽
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是2021年7月21日星期四,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刚刚好,不知不觉“温暖春芽”七彩梦想支教队已经开始了两周支教工作了,第三周也即将结束了,七彩梦想支教队在支教的路上也越来越好了。每天都…
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形成基础教育良好环境
通过调查,实践队员发现双减政策下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政策。实践队员基于实践,提出以下措施,第一是“双减”需要有认知更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教…
拆西墙补东墙,双减不减反增
调查完中小学生,队员们又向家长、老师展开了调查,调查他们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与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调查发现,家长与老师对“减负”认识不统一,学校执行步调不一致。有些家长、老师认为优大于劣,有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