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振兴“甬”先行 | 浙里,十个镇(街道)!教育学院“兴甬”实践队赴慈溪市10个镇(街道)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应佳怡 宋钰

“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图卷。”新时代的青年一直走在乡村振兴、砥砺前行、筑就梦想的道路上。时值七月盛夏,在慈溪市社区学院的精心安排与大力支持下,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兴甬”实践队走进10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品牌特色、文化底蕴和成校作用等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兴甬”实践队员们剖析成功案例、探寻共富共美之路,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献谋献计。

结合区域文化,助推老年教育

“厚德兴周,勤智富巷。”慈溪市周巷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坚持以社区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为教学方向,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教学目的,以文化牵线和平台搭建为主要方式,由点及面地将教育教学服务辐射到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周巷成校重视老年教育。俗话说:“老有所学,学有所乐”,周巷成校为更好地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向优发展,提出了“教科研发展先行”的口号,并开设多种艺术课程,建立“康乐yi友”课程群,让实践队队员看到了老年活动的丰富性。

“昔日红色盐都,今日桥南明珠。”在庵东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实践队有幸与陈再新校长和潘文庆教授进行交流,这使队员们对庵东成校的特色品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庵东镇成校从5年前就开始推动老年教育,致力于开设老年教育培训课程,以班主任负责的形式管理班级,并定期召开班委工作会议商讨老年班级工作计划。此外,庵东成校及时关注到老年人在智能时代中身处弱势的现状,便编写了《现代生活好帮手 智能手机易入门》等社区教育读本和教材,着力解决社区老年人“用机难”的问题,以帮助中老年人轻松高效地使用智能手机。该读本随后也被慈溪市其他成人学校列为范本,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课程。

继承非遗传统,开拓数字未来

碧水清清,古树苍翠;老宅旧屋,青瓦白墙;乡镇文化,民国风光。在龙山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顾雪锋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访了龙山镇山下村。当前,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山下村正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古迹保护为重心,以电报房、邮电局、南货店等特色店铺为亮点,努力打造“民国风情一条街”。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寻找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为进一步感受当地特色文化、了解文物保护举措,顾校长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虞氏旧宅——天叙堂,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爱国爱乡、回报社会”的“宁波帮精神”;体悟到山下村保护乡村文化、传承文化基因的决心和信念。

古塘,因南濒大古塘河得名,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丰厚。古塘街道用它的活力,为慈溪市整体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在古塘成校校长龚深立的带领下,“兴甬”实践队队员们见到了灵动精巧的虎头鞋,感受到了志工银行“点滴小爱汇大爱”的组织智慧,体会到了“虚拟养老”“未来社区”等数字网络带给人们生活的切实帮助。如今展现在实践队队员眼前的非遗成就、便民数字化设施都源自长期的项目打磨与品牌建设,给予了当地民众极大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还为乡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长河镇一直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建设活动,致力于把贤江故里与草编文化打造成长河文化的闪亮名片。同时,长河镇也把实现农村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点和突破口,以平台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为目标,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聚焦乡村治理、安全监管、农业技术、企业转型等重点内容,不断加速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通过长河镇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何国明的介绍,“兴甬”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入感受了草编技艺的蓬勃发展与“贤江文化”的历久弥新,也见证了信息化技术对建设共富共美乡村的推进作用。

赓续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

在浒山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余明灿的精心安排下,在郦洲洲、董之卿老师的介绍中,队员们得知浒山街道综合文化站通过开展系列文艺演出、举办特色品牌文化活动等措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助力新时代文明之花绽放浒城。位于浒山街道的鸣山社区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努力推动智慧社区、未来社区建设,构建社会基础治理新格局。在鸣山社区书记陈文强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鸣山未来社区的退役军人之家。退役军人之家是社区为退役老兵们打造的精神家园,“勋章展示柜”“老兵说事”等布置延续了红色精神,让老兵们在退役后也有情感寄托之所,安享幸福晚年。

崇寿镇作为拥有“四个第一”的红色历史小镇,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东(三北)抗日的前哨和主要战场。实践队员们在山水秀丽间,探索崇寿处处闪耀着的革命光芒,感悟红色的史记。崇寿镇作为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的古镇,其文化具有极高的可挖掘价值。崇寿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姚卫平响应党的号召,多年以来一直努力探索和充分挖掘地方性多样化教育资源,在社区中着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区域特色文化。

发挥人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横河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阮迪女的精心安排下,孙百权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分别前往建立水稻农场、紫来山庄杨梅观光园以及望春果蔬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水稻田一碧千里、杨梅树漫山遍野、“红美人”柑橘挂满枝头,映入眼帘的是勃勃生机,铺于心间的是横河农业发展之道。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在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田野上,横河人民以其勤劳智慧的品质与勇于尝试的精神,致力于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既是因地制宜、顺乎自然的选择,也是当地政府和成校助力的结果。

近年来,宗汉街道城市化推进迅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势态良好,成为了慈溪市城西的一颗明珠。“农有所为,搭桥领富。”跟随宗汉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陈士洲的步伐,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当地的一处农业基地。近年来农场参考先富带后富、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农业助富途径,将各户小块土地集合,形成规模化产业,提高了产业效力;采取机械代替人工、规范化经营管理等措施,使现代化产业取代传统小农经济,提高了生产效率。借此,农场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周围村户农民实现了产业增收,助力发展农业经济,在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里横塘住万家,风犹古朴不繁华。”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坎墩街道,素有“十里长街”的美称。坎墩孕育了深厚的姚剧文化,也肩负着传承发扬地方特色剧种的历史使命。坎墩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在校长胡孟群的带领下,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建立戏曲工作室。坎墩另一特色为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大学生农业众创园为该园的核心区块,占地3280亩,着力打造“拎包即住”的农业创业环境,吸引热心于农业创业的大学生入驻创业。成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农业培训,激发农创园的“领头羊”作用,为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

实地调研之路充满挑战,而“兴甬”实践队的队员们不惧困难,勇敢前行,用脚步丈量慈溪大地,用青春奏响田野之歌,以严谨负责的态度高质量完成调研,与成校及当地民众结下深厚友谊。

通过此次十镇(街道)的调研,队员们收获颇丰,对各地的品牌特色、成校的运作机制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走出校园,走入乡村,深入基层,来自“兴甬”实践队的大学生们,将结合自己所学与所见,比较与融合多地乡村振兴发展实践经验,力求有始有终、善作善成,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助推振兴之路大步迈向光明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01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葵花向阳开,童声咏流传

在安顿好行李、对张畈村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招生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正式上课环节。作为音乐课任课老师,我想将小朋友们所学的歌曲与我们此次的调研主题——“赓续抗美援朝精神,探索红色…… 郑梦月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查看全文 >>

遨游书籍之海,陶冶文学之美

为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提升文学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开阔学生视野,我作为小葵花实践队的一员,在阳新县张畈村张畈初级小学大班(即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一堂书籍推荐课,介绍日本著名作家…… 何皖佳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查看全文 >>

青春烛梦,一路前行

转眼间,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三下乡”支教之旅已经快接近尾声了,短短时间我感受很多,也收获颇丰。支教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去给农村小朋友上上课,支教是一种责任,一…… 闻姗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小葵花暑期支教活动进行中

2023年7月7日是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来到张帆初级小学开展支教活动的第七天。上午6点30分,支教队员们已经全部起床,洗漱完毕后,居住村委会的队员步行前去张畈初级小学与剩…… 何皖佳 湖北师范大学小葵花实践队查看全文 >>

青春正当时,支教伴成长

怀揣着一份执着的信念和一颗热忱的心,我跟随学院组织的暑期支教团队——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夏天,伴随着炙热的太阳,多了些燥热与沉闷。…… 王钰铃 湖北师范大学小葵花实践队查看全文 >>

小葵花实践队大班“铭记抗美援朝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课程顺利开展

(通讯员王钰铃)为让支教地区孩子铭记抗美援朝历史,赓续抗美援朝精神,湖北师范大学小葵花实践队于2023年7月8日上午针对对点支教小学——张畈初级小学——大班的24位小朋友开展了“铭记抗…… 2023小葵花实践队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小葵花实践队大班“硬笔书法课”顺利开展

(通讯员闻姗)为了提高孩子们书写水平,写一手好字。湖北师范大学小葵花实践队于2023年7月8号上午针对支教地点—张畈初级小学—大班24位小朋友开展了“硬笔书法课”,为小朋友带来了一堂有…… 2023小葵花实践队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微光亮星空,爱意暖童心

伴随着夏日的骄阳与蝉鸣,我跟随着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团队——小葵花实践队,来到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张畈村进行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动。绵延的山脉下,坐落着张畈初级小学校…… 王钰铃 何皖佳 詹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我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正式授课

(通讯员邓姝涵陈晗汤雅芸)4月1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正式授课。此次授课课型为讲评课,由长沙…

义诊春风拂病痛 仁心细雨润民生

为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势互补,并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得专业医疗咨询,南昌大学第二…

为生命喝彩,与健康同行

为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召开教育实习中期总结会议

(通讯员周新奕尹雯杨紫英)为进一步梳理实习阶段性成果,优化后续实践路径,4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2022级赴长雅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队内第二轮试讲

(通讯员杨纯吴曼妮)为提升实习教师教学能力,夯实课堂教学基础,4月8日至9日,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初中部成员于同升…

最新发布

乡村振兴“甬”先行 | 知行合一寻振兴,携手同行赴慈溪——“兴甬”实践队赴慈溪调研之旅回
慈溪之行已然结束,但这段实践经历仍留在队员记忆之中,熠熠闪光。在回顾开始之前,“兴甬”实践队全体成员想对此次实践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个人及单位表达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慈溪市社区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
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团队支教启动仪式
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团队支教启动仪式7月12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在德州陵城区神头镇开启支教活动。会议围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系列安全问题进行详尽阐述。“教育同梦,信念同心”会议伊始…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理论宣讲“接地气”,走村入户暖民心
为加深基层群众对时事政策、安全卫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7月18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科院情·励志行·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团理论宣讲实践队在黔南州惠水县岗度镇岗度村开展理论宣讲入…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PPT制作心得体会
只要埋下了追梦的种子,便启动了路径依赖机制,而只要够幸运,够坚持,就会无限的接近梦。作为宣讲的辅助材料,PPT的制作无疑十分重要。在PPT制作之前,在与负责人的沟通下,我确定好了PPT模板并修改好后发给了…
知省方能行远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达如此,何况凡人乎?常反思、常总结、常自省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能在未来规避相同问题的出现。位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
开展反诈行动,增强防范意识
7月11日上午,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志愿者们前往涪陵区清溪镇建设村,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反诈宣传,以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增强老年人的反诈能力,帮助老年人牢牢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在建设村村委…
用手表达,用心体会
怀感恩之心,将爱意传承。为培养孩子们心存感恩之情,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魅力,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小学开展《感恩的心》手语舞课。懂得感恩,懂…
为爱行千里 薪火永相传
倾心倾力亲子弟,尽职尽责襟桃李。7月2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为仙桃的小朋友带来了一节节别开生面的课堂。运动场上,孩子们肆意奔跑;美术课上,孩子们天马行空;音乐课上,…
培养理财思维 铸就美好生活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学生们年龄虽小,但也应培养一定的理财意识,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队员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小学开展理财理论实践等系列…
乡村振兴“甬”先行 | 挟贤江故里草编之乡传统,接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浪潮!“兴甬”实践队赴
明成化七年(1471年),乡人在近海滩涂筑潮塘,塘下有一横河,称之为“长河”,后兴集市,即名长河市,镇因此得名。长河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故乡,也是传统的草编工艺品之乡,素有“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