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洪三泰老师的家在哪里?”
“洪三泰先生啊,这个我们镇的人都知道。”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洪三泰老师及其家人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从芳流墩村口一直到洪三泰老师家,每根路灯柱上都悬挂着家族24位作家所著作的书籍宣传图。整个村庄都充斥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作为一名文学家,自洪三泰老师走上文学之路开始,50多年来,出版包括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电影、报告文学、文学评论集等共50多部,获省以上文学奖项30多次。在2019年“俄罗斯普希金国际诗歌艺术节”中,洪三泰及弟弟洪江、洪三川、洪三河四兄弟以“一带一路”为题材创作的四部长诗,包揽“俄罗斯普希金诗歌艺术勋章”“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金奖”“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银奖”。组委会相关人士称,一家有四位诗人没有先例,一家人同登国际文坛舞台,更没有先例。
2015年,已经退休的洪三泰老师回到自己的家乡,担任了广东省省长的文化顾问。经过一段时间深入基层的调研后,洪三泰老师认为自己家乡的文学发展还存在些许不足。联想到自己也是从乡下出来的一名作家,洪三泰老师细想后决定,利用好退休后的时间,为家乡的文学发展做贡献。“我的文学能够有一定的成就也是慢慢的培养出来的。并且我是从乡下出来的,所以我提倡‘文学回家’。‘文学回家’就是要回来家乡培养一批新的作家。”
在洪三泰老师的努力下,湛江市政府帮忙登记洪三泰文学院,用来培养湛江本地作家。“我有100多个学生就在湛江。我是10年前培养的,一直到现在。我爱听课,培养作家。我们家族一共有24个人写作。一共是24个作家,写的都是我们家的。我搞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作家。就是让他们来学习怎么成为作家。将来我们可以弄一个文学长廊,24个人来写诗进行评比。”提起文学院,洪老师十分自豪。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洪三泰老师一家更是因为德、孝而出名。2010年,母亲林雪平被评为“广东十杰母亲”;2014年,洪三泰老师一家获评“广东十大最美家庭”;2016年,成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是唯一入选的粤西家庭。
“教育的目标是先要有德,到时候才来搞文学。”谈起家族的成就,洪老师很骄傲地告诉我们,从小,他们的父母就制定了严格的家规,要求他们以德为重,以孝为先。
德,是指后代要讲道德,对党事业忠诚,在乡下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母亲说教给我们的:做人一定要做好事,不能做坏事。我们都听母亲的话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洪老师讲述他们家能有这些成就的另外一个原因——团结孝顺。孝,是指兄弟姐妹团结孝顺,对父母热爱和照顾。
“我们的父母亲是很勤劳的。父母亲都是农民,靠劳动来获取收益。这里经常有天旱,收成不好,粮食不够。在1958年大跃进我们都很贫穷。但是就是这样的贫穷,父母也教育我们要以德为先,以孝为重,我们都非常尊重照顾我们的父母。”洪老师表示,即使兄弟姐妹天各一方,但是每年的逢年过节都会与父母团聚在一起。20年来轮流来照顾父母亲,一日三餐从不间断,已成习惯。为了让一向节俭的父母亲过上好日子,洪老师和他的兄弟姐妹经常买东西给父母。并且,每个人的家里都会专门有一个房间来给父母居住。
洪老师认为,仅仅有德孝的品德还不够。作为子女,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说读完书回来做生意,赚点钱就行。洪老师认为,他们几兄弟都爱好文学,这与父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他们小时候,母亲唱的山歌,歌曲中的音律、音调、歌词在无形中感染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诗歌的魅力。父亲的书法,则让他们感受文字之美。
一次,洪老师与三个兄弟在研究怎么写作,父亲看到后,表示自己在五年级时写了一篇文章,叫《蝴蝶飞过大海》,当时,父亲的老师拿这篇文章在祖母身边读起来。“后来,我们五兄弟都写了《蝴蝶飞过大海》,我的这篇文章还登在了报纸上。”这样的家庭氛围,在洪老师看来,是非常值得弘扬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洪老师在家乡建起慈孝园,让同乡和来访的人都能体会到父母呵护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在寻访过程中,洪三泰老师也解答了我们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提问。“农村振兴要靠文化,通过提高文化来提高大家的道德水平。这样很多科学的东西老百姓也能接受。”
如今,诗歌长廊已建,慈孝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洪三泰老师一家的所作所为,构成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97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