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推行河长制,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7月2日至7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福州及郊区景观水体底栖动物调查”河小禹专项实践团在福州市内开展了福州内河水体底栖动物水质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调研了安泰河、鳝溪、高岳溪、芙蓉溪、闽侯第一溪、沙滩公园河流共六个景观水体的水质现状,探寻水质污染的深入原因。
活动进行前,指导老师鲁贝贝对实践团成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线上培训课程,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介绍了河流生态现状、环境监测基础评价以及底栖动物辨识的内容。课程中指导老师告诉实践团成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型水电站、水坝、水库建设使得原本流动的水被人所困,无法流淌,发不出任何声响。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围城等更使河流正陷入“不能承受之污”的困境,城市内河污染给高速发展的经济蒙上一丝阴影。河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水底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水环境中的鱼、虾、贝、蚌慢慢不见踪影,原本物种多样的水域逐渐退化为只以藻类和微生物为主的“ 荒漠化”水域。”通过指导老师与实践团成员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不仅对底栖动物及监测评价有了基础的了解,并且意识到了城市内河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任重而道远。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与市民、村民等交谈,发现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日常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上,对水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的信息知之甚少。不少家长也会指着底栖动物图片告诉小朋友:“以后不能去溪边玩了啊,有虫子”。可见,许多人对水生态系统和水底生物都存有误解,缺乏对水环境整体的认知。实践团成员随即为水体周围的居民及路过的行人分发水体底栖动物科普宣传册,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水体底栖动物介绍及水体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实践团成员对六个景观水体进行了水样采集及底栖动物采集,随后分组行动,一组成员对水样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另一组成员则进行底栖动物的筛选工作,并根据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对水质进行初步分析。实践团成员将六个景观水体进行留样,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精密的仪器分析,对水质现状有了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并形成调研报告。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团成员收获颇多,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实践团成员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为共建清洁美丽福州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9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