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

来源: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寇嘉楠 王同同

据悉,为纪念红军长征86周年和为人民幸福做出牺牲的英雄先烈们,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春向党 鸿雁永行”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三门峡小分队于7月15日在灵宝市朱阳镇烟火崖展开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探访红色遗址,学习相关历史,走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旨在了解灵宝寺朱阳镇烟火崖红色遗址的实际发展状况,学习烟火崖遗址背后的红色故事,领悟红色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

重温红色故土,继承革命精神

为了解红军长征86周年和为人民幸福做出牺牲的英雄先烈们,志愿者们来到了灵宝市朱阳镇烟火崖来探访红色遗址。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虢略镇至朱阳镇被划为灵宝抗战的第二防线。朱阳人民奋起抗战,在烟火崖制高点“墩台”挖战壕,修碉堡,筑起了日军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使日寇“穿越朱阳,进犯陕西”的美梦彻底破灭。工作人员还提到,烟火崖是透山寨战斗的主战场。1946年10月15日,中原解放军第四军分区在“反清剿”最大的透山寨伏击战中,打垮了国民党陕州独立旅所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近万名兵力,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中原解放军在战争中扼守制高点居高临下,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同时烟火崖的人民群众全力支持解放军行动,最终赢得了全面的胜利。

图为志愿者在烟火崖地标前合影。 姚程瑞 摄

探访红色遗址,感悟红色故事

为更深入了解烟火崖及其背后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志愿者们访问周边居住村民,并了解到烟火崖村是一块英雄的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6年10月11日,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率领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从卢氏经下河、秦地、大村,在美山村消灭了阻拦红军前进的保安团“黑衣队”,分两路会合于烟火崖。朱阳保安团向红军发起进攻,敌我双方在烟火崖村鱼奋沟口展开激烈战斗。红军战士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英勇杀敌,打垮了朱阳保安团。

除了了解到红军们的英勇事迹,志愿者们还通过与村民交流,感受到了烟火崖期间感人的“军民情”。红军在此期间,为村民担水、劈柴,吃住从不打扰老百姓,烟火崖村民被军纪严明、作风优良的红军队伍所感动,许多村民主动为红军带路、送水、送饭、救护伤病,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后来,老百姓将红军宿营的四个大场称为“红军宿营地”,将大场边古老的皂角树称为“红军树”,将红军走过的路称为“红军路”。

图为志愿者在红军路遗址合影及红军树。 姚程瑞 摄

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

为进一步了解烟火崖村当地发展,志愿者们拜访当地工作点,并了解到2018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朱阳村烟火崖组全体村民以传承、发扬红色精神为己任,全面推进烟火崖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朱阳村烟火崖组组长郭斌斌与王治恩和本村有设计规划施工特长的“土专家”薛银生经过多次商议, 认为开发烟火崖红色文化旅游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事,郭斌斌负责全面协调,薛银生负责设计施工,王治恩负责宣传解说,广天群众一呼百应、大力支持。 烟火崖组群众自发出钱、出工, 整修红军路5公里, 植树2万余棵,制作简介牌16个、模型大炮两门,修建了红军门和一个旅游凉亭,在红军路上放置石桌石凳,对战壕、工事遗址进行保护,完成了315平方米外墙绘画,烟火崖面貌焕然一新。之后,十余家协会、文化研究机构、文旅单位在烟火崖挂牌, 烟火崖作为研学基地、创作基地、教育基地。

图为志愿者在烟火崖工作站前合影。 姚程瑞 摄

红色基因凝合着中国人民的先进品质。经过此次调研活动,志愿者了解到了烟火崖背后的故事,不计其数的革命先烈、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挥洒着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路上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学习红军先辈们不怕困难敢于争先的优秀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祖国未来而奋斗。

撰稿人:寇嘉楠 王同同

2022年7月17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4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中矿大宜兴实践 紫苑才女 华而不张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心得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博物馆中知紫砂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范家壶庄寻壶迹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寻访江南 问壶西望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解读一代宗师顾景舟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紫苑秀心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访陶知 知陶识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

2023年10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题为《石油和化工企…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河北大学智链青春队开展 智慧物流选址调研宣传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以智慧物流为核心抓手,率先启动“12县域农村智慧物流中心选址调研”项目。通过科学…

最新发布

家访系真心,教育递真情
经过一个星期与孩子们的相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成员已大致了解了学生学习相关情况,秉持着全面了解孩子们成长环境以及学习情况的想法,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开展家访活动。经…
湖北学子三下乡:搭乘趣味列车,唱响英语之声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5日电(通讯员熊盈盈)乡村的同学们与外界接触得比较少,学校的教育条件也十分有限,对于学习英语,说英语的自信十分缺乏。为了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说英语的自信,激发学生们学习英…
服务民生 以爱抗“疫”
服务民生以爱抗“疫”中国青年网安阳7月1日电(通讯员苗曦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2年暑期如约而至。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疫情防控推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实践团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站…
湖北学子三下乡:让音体美之光走进乡村
为展现青春担当,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7月1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沙湖原种场小学进行支教活动。在支教课程中,志愿者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手工折纸和经典名篇…
二师学子三下乡:奋楫笃行 不负青春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2日电(通讯员王乐怡)为振兴乡村教育,积极承担时代重任与国家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西流河镇中小村,和同学们共度这个热情而又短暂的夏天。志愿…
爱心支教育桃李,入户家访传真情
经过一个星期与孩子们的相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成员已大致了解了学生学习相关情况,秉持着全面了解孩子们成长环境以及学习情况的想法,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开展家访活动。经…
三下乡|社会实践:白云深处美如画 乡村振兴到万家 —记商学院赴甘孜州泸定县乡村振兴实践
“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云海,映入眼帘的是山腰上成片的果园和菜地;走进“摘帽”贫困户的院子里,新建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季夏时节,崇山之上的泸定县海子环环村里的各类农作物沐浴着阳光,向上生长着……”…
品香茗人情,观发展成就
品香茗人情,观发展成就为喜迎二十大,回首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首宋家河村从贫困乡村到旅游“网红村”的十年发展历程,由10名成员组成的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赴宋家河村“承先人砥砺志,萌今昔山河…
山东学子三下乡:走进深山村落,品味古韵文化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以“十四五规划”为重要依托,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E行朐邑实践团抵达嵩山山脉深处村落展开调研。在嵩山生态旅游区韩真主任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下前往小黄古村、南黄古村和北黄…
陪伴永远是最好的礼物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振兴乡村教育,顺应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需要,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组于7月14日前往西流河镇中小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希望家园志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