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湘水寄衷情——初遇茶花村,访村支书侯建荣、村干部罗志辉
(指导老师:李明,通讯员:赵晓涵 王若盈)
微风徐徐,细雨绵绵,远处的青山和广袤的稻田相接。薄雾氤氲,湘水潺潺,悠哉的黄牛低头咀嚼带着雨滴的嫩草。2022年7月13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潭市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乡村振兴帮扶团前往茶花村开展调研活动。湘水之畔的茶花村在无数热爱乡村、驻守乡村、发展乡村的村干部和村民的建设下已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提起茶花村的土地、茶花村的庄稼、茶花村的村民,无论是村支书侯建荣还是村干部罗志辉,都有说不完的话。“大棚里面种的是西瓜,有红色标签的就是熟了,那片开着黄花的,是我们的丝瓜基地……”罗叔边和田里的乡亲熟稔的寒暄,边向团队成员介绍茶花村的产业。
(图1:村干部为成员介绍相关茶花村基本产业情况)
2016年,在深圳拥有一家建筑公司的侯建荣毅然决然地放下在大城市的事业,回到养育他的故土,从此扎根田野;在身边朋友都离开茶花村外出创业的情况下,罗志辉却选择在茶花村挥洒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当被问道为什么会舍弃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而选择扎根农村时,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我们对茶花村是有感情的嘛。”
从2017年到2022年,短短七年间,茶花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曾经坑洼的进村道路如今装上了护栏变得平整安全;曾经成片的农田如今划分清晰、分块井然有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村民集中起来,规模化种植白薯、冬瓜等蔬菜,以获得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垃圾分类也逐渐在茶花村推广,打造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图2:茶花村乡村振兴连农带富基地标牌)
“虽然茶花村已经比以前取得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年仍有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侯建荣支书说道,“如村民们难以判断市场的供需关系,今年种植西瓜的人赚了钱,明年大家都去种西瓜的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村民想要借助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也面对着供需不对称、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农产品储存困难、村民自主运营电商平台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加有知识,有文化,又肯到农村吃苦耐劳的年轻人来解决。”侯支书的声音里既充满希望又不免带着担忧。
年轻人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有生机的力量,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都有开阔的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善于学习与实践,勤劳肯干,能够因地制宜地建设家乡。侯支书也说到:“大学生毕业后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何真正为乡村振兴出力,乡村振兴应该通过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各种政策来实现。”然而罗叔却介绍道:“如今留在茶花村的村民,大部分是没什么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留在了城市里,茶花村又吸引不到外界有能力的年轻人来村里建设几乎成为制约茶花村进一步发展最难解决的问题。
(图3:茶花村村委会现状)
如何引“飞雁”变“归雁”?如何激发起年轻人对土地、对家乡的“衷情”?所谓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提高乡村生活质量水平到提高当地农产品质量,让年轻人能够在外闯荡后仍忆起故土,才能使其留得住、干的久。当谈到大学生下乡这一话题时,侯支书表示:“大学生下乡是好事情,但要做到真正的了解理解,坐着是不行的,要真正到田间地头去感受百姓劳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人民的心。”如何看到乡村全貌,如何明确乡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如何实现大学生三下乡“密切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意义?基层实践,是了解国情的大课堂,下乡学生必须经受住田间劳作的风雨、见过“汗滴黄土”的世面,方能壮其筋骨、长其才干,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此外,侯支书提到,国家出台的“报考公务员需要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政策也让他对茶花村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相信在乡村提供的机会、高校“三下乡”等活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茶花村的发展能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更多年轻人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乡村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40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