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八人前往沉湖湿地,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宣传调研活动。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分项之一,该团队聚焦沉湖湿地核心保护区,旨在考察湿地环境现状,获取当地植被和鸟类生存的相关信息。
为了解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实践团前往蔡甸区沉湖公园。一部分实践团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从九沟大桥出发,一路向东,沿着黄丝河观察鸟类,他们主要观察到了白鹭、八哥、灰头麦鸡和牛背鹭。另一部分实践团成员来到蔡甸区消泗乡中心小学进行参观,认识了湿地作为沼泽地的多种生态价值,而这些功能的承担者主要就是湿地植物。成员们发现保护区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野莲、野菱、粗梗水蕨和野大豆。沉湖湿地还生长着荻、菰、芡、芦苇、紫云英和狭叶香蒲。它们为沉湖湿地生活的鸟类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生存环境。
据湿地工作人员冯江学长介绍,“以前沉湖湿地保护区核心部位围网密布,大规模建造看护房,大量的人类活动对鸟类的生存和活动造成了影响。”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2017年始,武汉市蔡甸区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湿地保护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对有损湿地保护的行为展开检查和整改。蔡甸区实施保护和修复沉湖湿地生态系统行动,先后实施了“三网”拆除、退养还湖(湿)、集镇及村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作,沉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解沉湖湿地的水质状况,实践团成员有幸联系到了在湿地做了几年研究的刘力老师。7月14日,刘老师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水质监测系统,并讲解了其作用原理。据了解,随着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的落实,沉湖核心区内的养殖活动已全部取缔,应拆除的人工设施全部拆除,修复退还湿地1400公顷,水质稳定改善。
7月15日,实践团为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现状,与巡护员沟通后体验了一日巡护员工作。俗话说“傍山依山,傍水吃水”,当地的巡护员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沉湖人”,在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前利用其丰富的天然资源生活。在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时,他们开玩笑地说道“因为爱沉湖的美。”保护祖国大好河山,不仅是巡护员的工作,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为宣传此次沉湖湿地环境调研活动,7月16日,实践团分别在学校和家乡对他们此行的收获进行了宣传。人们对他们宣传的理念表示赞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地方都是一样啊,环境保护好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听到这句话,实践团成员众口如一地认为这次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此次沉湖湿地之旅,让实践团深入了解到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使命感与责任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治理,用行动践行使命,见证生态环境变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和智慧。
文字: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暑期社会实践团 蒋昕燕
摄影: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暑期社会实践团 程子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