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芯珏)2022年7月,广东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季夏铸潮魂来到潮州市湘桥区潮绣研究所,采访国家级潮绣非遗传承人孙庆先先生。
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发源于潮汕地区的潮绣是粤绣的主流派,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作为潮州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一,潮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潮绣受到其他民间工艺如木雕、潮彩等的影响,具有构图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色彩浓艳、装饰性强等特点。
早期烙印:与潮绣的不解之缘
孙庆先先生从小就会画画,学生时期就学会了绘画和报道这些技能,这是他与潮绣结下不解之缘的基础。在那个时候,潮汕地区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做潮绣,准确来说,那时还不叫潮绣,只能称作手工活,作为潮汕地区人家谋生的一种方式代代相传。除了与生计有关,潮绣还与潮汕地区的游神习俗息息相关。潮汕各地乡村都会举行游神赛会,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会保佑四方百姓。游神活动中所需要用到的彩旗和帐幔,就是潮绣的精品,许多历史典故得以通过潮绣的形式表现出来。孙庆先从小就浸润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像孙庆先先生的儿子孙天诚所说的,这就是艺术的生活化。后来青年时期的孙庆先随广东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到海南,在团的宣传部工作,主要任务是画墙报和写报道,这也为他绘画等技艺的精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辉煌时期:备受喜爱的潮绣
潮绣经历了一段相当辉煌的时期,不仅在国内有一定市场,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八十年代起,孙庆先先生就开始做国礼,迄今潮绣已经作为国礼送给了八十多个国家,潮绣因此在孙庆先先生手里发扬光大。2006年5月20日,粤绣(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绣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时候行情极好,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的展览,孙庆先先生带着他的儿子和他的作品去到黄山、河南、济南、北京等地参加展会,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既让自己的潮绣作品成功出售,又宣传了潮绣文化,让更多的人看见潮绣、了解潮绣。潮绣的名片也在那个时候成功打造,收获了一大批喜爱潮绣的人群。
传承困境:潮绣该何去何从
在对孙庆先先生的采访及其儿子孙天诚的讲述中,潮绣要很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光有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从时间上来讲,潮绣的学习过程是极为漫长的,培养一位学徒也需要非常多的精力。据孙庆先先生介绍,对初学者来说,三年的功夫才摸到门槛,只有持续深入学习才能学到潮绣的精华,很多人的一腔热情就在漫长的学习中被消磨掉。从产量上来说,季夏铸潮魂团队成员来到四楼小作坊式的工作室时,只有几位上了一定年纪的阿姨正在做潮绣,戴着眼镜在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绣着,进度慢且废人力。显而易见,潮绣无法量产的特点让它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从宣传力度上看,对于潮绣的宣传不够到位,以及网络宣传存在一定阻力,如平台对某些字词的限制、大多年轻人对潮绣没有了解等。从市场需求来看,潮绣的受众群体并不庞大,主要是熟客生意,而近几年的疫情也让潮绣生意持续下滑。从政府扶持上来讲,政府虽然很重视潮绣的传承,专门划分了地方建立了潮绣研究所,但以组织学员进行短期学习的方式无法让潮绣得到真正的传承。本次采访,季夏铸潮魂团队了解到潮绣传承的困境,其实不仅是潮绣,许多非遗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传承人少、学艺不精、市场面窄……这些生存窘境值得引起重视。
传承新思路:创新?创新!
潮绣想要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创新,真正做到“工艺实用化”。潮绣不只是玻璃框架里的装饰品,还能成为挎包、衣服、床上用品上的精美图案,使潮绣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正如孙庆先先生所说的:“政府的扶持、宣传广告是很好的帮助,但是传承人要有好的思路去创新,做出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的手工艺品。”为传承和发扬父亲的手艺,这些年来,孙天诚也在努力地尝试在工艺上和宣传上创新。最后,当被问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时,孙庆先先生和蔼道:“年轻人,需要吃点苦,用点时间,对自己也好、对我们的民族与国家都好,成为有用之才。很多东西都可以学,你学到一个东西,学精了,就可以生活,就可以创造财富。蛮干是不好的,很多事情动脑筋去做,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总的来说,完善潮绣产品结构、树立潮绣品牌意识、重视产品宣传,这是促进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让文明代代相传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潮绣凝聚着历代艺人的天才与智慧,从艺术风格到创作思维都充满了潮汕特色,其成长历程与潮汕文化发展的轨迹紧密叠合在一起,蕴含着潮洲地区的文化之魂。
今天看来,潮绣之传承仍任重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