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9时20分,为促进社区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华师物电四进永和服务队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社工服务站开展了《声音的传播》课程。
课程伊始,主讲老师王伟光以一个小视频引入,带领同学们一起寻找身边的声音。接着,王伟光老师根据视频内容对同学们进行提问,大家举手积极,回答踊跃,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老师和助教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回答出视频中出现的声音,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随后,主讲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声音的性质,深入浅出的话语,让同学们明白了声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波。
课堂中途,王伟光老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感受物体产生的振动。在实验环节中,主讲老师引导同学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并响亮喊出“我最棒”的话语。经过亲自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发音时手可以感觉到喉咙的振动。类似实验中,王伟光老师让同学们将尺子一端摆放在桌面上,另一端悬空,用手轻轻拨动尺子,同学们清晰地听见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嗡嗡声。而在最后一个小实验中,主讲老师拿出梳子,用手指拨动梳齿,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领悟“物体振动能使物体发出声音”这一原理。实验结束后,主讲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发出声音的物体是什么?它们相同吗?发声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得出“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等结论,进而明确声音的传播原理。
课程过半时,主讲王伟光老师再次提出问题:“物体振动能够发出声音,但物体与物体之间相隔甚远,声音是如何传到耳朵的呢?”为解决这个疑问,主讲老师先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为同学们展示了真空泵小实验的视频。视频观看完毕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接下来是第二组小实验环节。经过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演示,同学们先后进行了“手敲桌子”和“纸杯电话”两个实验。实验趣味性十足,启发性强。经过简短的讨论归纳,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两个实验让自己进一步明白了声音传播的原理。
在课程的最后,主讲老师进行课程总结,概括了课堂上教学视频与实验展示的结论。《声音的传播》课程提高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之美。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探索未知,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这节有趣的科学课程深刻贯彻了华师四进永和服务队传播科学知识,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为我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撰稿人:王伟光
初审人:陈庭杰
复审人:郭绮琪
终审人:李染梦
来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物电四进永和服务队
2022年7月15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