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源县抢抓以数字化赋能山区农业现代化,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四方面内容,着力推进山区果业“二次革命”,加快果业大县向果业强县转变。7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齐稷共筑,‘沂’起圆梦”实践团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调研。
用科技赋能、用数字化管理,是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的一大特色。在基地中,建有数字化总控室,配套安装了太阳能捕虫仪、太阳能气象站、太阳能摄像、农事采集终端、水肥药一体化、太阳能电磁阀、土壤墒情采集站、臭氧杀菌等设施设备,构建起包括数据采集、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农业资讯、农场管家、智能管控、价格走势、营销推广、质量溯源、人力资源管理等十大系统,对果树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形成集智慧化标准种植、智能化后处理、全程冷链物流于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从而走出一条数字化种植管理新模式,实现农业2.0向农业3.0的跨越。
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智慧果园项目负责人齐凯告诉山东理工大学“齐稷共筑,‘沂’起圆梦”实践团,这个项目主要给村集体带来三部分效益。一个是土地流转带来的直接收益;其次,现代化果园建设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给当地带来了间接的效益;同时,智慧果园消化了当地很多劳动力,给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
实践团了解到,智慧果园项目落地刘家坡村,给当地农户提供了一条致富之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刘家坡村农作物产量很低。如今,智慧果园项目的引进,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也让水果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在果园负责人齐凯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果园主打中端礼盒产品,有四个单体,分为30个苹果、27个苹果、15个苹果、12个苹果四种礼盒包装,销售到全国各地,做过一年的出口贸易,远销俄罗斯。齐凯告诉实践团,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项目占地318亩,划分为9个片区,聘用技术管理人员9人,实施工业化管理、流程化生产、区块化建设,主要栽植培育沂源红、鲁丽等苹果树3.2万株。果园的长期固定工人有二十余人,人均每年至少可增收2万元。并且在果园工作的老员工保证每月15号能够拿到工资,这也是果园对员工的一个基本保证。
“苹果种植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技术。”谈起数字化在果园的应用,齐凯很自豪。他介绍,运用“生产环境传感器监测+芯片网络管理”技术和安装的各种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苹果种植实现了对土壤、树叶、果实的全方位监测,这种精细化栽培控制技术,苹果树由原来的三到五年结果缩短为第二年就能结果,大大节约了苹果种植的时间成本。
在数字化的果园中,技术应用替代了一部分人工,节省了很多农资,所需要人工做的很少,员工主要需要做的是套袋、拉枝、疏花疏果等一些日常的管理。实践团了解到了果园套袋的过程,为苹果套袋是为了得到颜色更红的苹果,这是果园负责人齐凯为实践团做的解说。套袋的原理是这样的,因为不套起来,苹果的果皮底子会在更大的光合作用下逐步变成绿色,而红色在绿色底子上着色会很难;但如果把苹果套起来,减少了光合作用,苹果的底子就会逐步变回白色(即果农说的果皮褪绿),这样就有利于红色着色。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苹果,颜色会更偏绿一点,虽然口感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会让人们在视觉上认为绿色的更有可能是不甜的,甚至是不成熟的。大家买苹果也会更偏向于外观好看一些的,套袋的作用正是如此。齐凯也提到,目前果园还存在套袋需要人工进行并且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套袋,目前找不到先进技术替代人工,未来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升。
果园负责人齐凯提到,果园发展目前最缺的其实是来着年轻人的助力,很多年轻人都比较在乎外在形象,但是果园的工作环境接触太阳比较多,大多人还是会受不了晒黑的苦,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果园的建设中去。目前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已和淄博职业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在果园负责人齐凯与实践团的交流中,已初步达成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未来在优化传感器方面的合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3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