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实践团在东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今已5天,今日主题为关于黄河流域作物品种的调研。
团队成员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到,黄河滩地抗盐碱的作物有:油葵、苜蓿。普通作物:白薯、西瓜、棉花等。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和北方水果的主要产地。山东省季风气候显著,旱雨季分明,且雨热同期,因此适合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随着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形成了山东现在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蓝菜分布在济字 淄博 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
黄河断流对于位于入海口处的东营市影响巨大。首先,影响种植业的发展。种植业生产的实质是以绿色植物为机器,将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一是影响种植业的稳定增长。长期以来,旱灾一直是困扰我们山东种植业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在20年黄河断流期间,山东引黄灌区累计受旱面积620万公顷,粮食减产148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元。如果一旦黄河长年断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目前沿黄区域的种植业结构是在黄河水源支撑下形成的。随着黄河断流的日益加重,引水量的减少,灌溉条件的变化,必将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现有生产结构,减少需水量大而效益高的作物生产面积,扩大耐旱作物品种的生产,生产结构调整余地大大缩小,经济效益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是对林牧渔业的影响。一是影响林果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效益。目前沿黄区域有林地灌溉面积37100公顷,育苗灌溉面积11044公顷,果园灌溉积121200公顷,用水量2.74亿立方米。如果因黄河断流而制约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或减少林果灌溉面积,必然会给林果业发展和提高效益增加难度,影响林果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据了解,东营黄河河口培育出了耐盐碱高产大豆,经测评,大豆品种TZX-1736亩产529.6斤,大豆品种TZX-805亩产526.6斤!这一成果背后,为我国“大豆自给”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盐碱地被称为“农业荒漠”。一般来说,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可以种普通庄稼;超过0.5%时,只有少数耐盐性强的作物可以种。东营占有山东省沿海滩涂面积的2/3,曾经这里的土地犹如铺上了厚厚的白色晶盐,几乎没有植物。田志喜带领团队在完全雨养的条件下,在0.5%~0.8%的重度盐碱地,对8000多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显著耐盐碱大豆。东营市这一成果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4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