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知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东山中心小学进行支教。项卫平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一节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安全教育课。
课程伊始,项卫平老师给学生观看了“浙东唐诗之路”宣传视频,结合支教破冰活动中遇到想队名、口号难等情况指出,创作遇到瓶颈期时,不妨借助周边的书本,甚至饮料瓶的广告词,去汲取灵感,拆分字词细节重新认识事物。观看完宣传视频,学生们的神态表情透露对“浙东唐诗之路”的疑惑和好奇。项卫平老师对“浙东唐诗之路”进行简单断句讲解,谈到“唐诗”,学生们唤醒他乡遇故知般的熟悉与亲切感,对李白和白居易呼声最高。
项卫平老师着重从学生感兴趣的唐诗文化开始切入。诗歌历经发展,在唐朝发展到巅峰,这一时期诗歌远承先秦,近继六朝,百花齐放、作品之众、形式之丰,都令其他朝代的诗歌望而却步。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后的唐诗底蕴,项卫平老师开始介绍诗歌的发展史。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容总体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几百年的历史面貌和生活现状,涉及的风雅颂各有千秋,现实主义韵味贯穿诗歌。项卫平老师抛出一句经典诗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学生求解答。学生们对于陌生的诗句毫不胆怯,逐字翻译成“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石”。看到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后,项卫平老师解释了该诗句的用途——比喻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以作补充。
谈到《楚辞》,四五年级的学生不时脱口而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抛砖引玉,项卫平老师顺势而为,鼓励学生举手进行讲解,渴望得到机会的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诗经》之后发展的诗歌体裁——楚辞,虽为方言体裁,具有地方特色文学,但其抒情方式和豪迈情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很大程度影响了唐朝诗歌的创作。在《诗经》和《楚辞》之后,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巧妙将诗和音乐相结合,文字简练,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以及杂言种种,对盛唐时期的五言绝句起到了铺垫作用。项卫平老师与全班同学共吟《汉乐府》的江南,感受乐府诗歌的音韵美。当介绍唐诗时,项卫平老师开篇就是唐诗是中国文化灿烂的明珠,是唐朝政治面貌和民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仅集文人墨客集体的智慧,闪烁文学艺术的光芒,还为考古和研究“浙东唐诗之路”提供参考,对视着专注听讲的学生道“浙江历史上形成四条诗路”,台下的学生都将好奇的眼光投掷于老师。
项卫平老师凭空比划着四条诗路,东为浙东唐诗之路、西为大运河诗路、北为钱塘江诗路、南为瓯江山水诗路,且四条线路相互交错。项卫平老师指着PPT上的钱塘江诗路解释道,连贯杭绍台地区的诗路因位于钱塘江以东,因此得名“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为主体,不仅漫漫而修远,其自带的历史厚重感亦不言而喻。唐代诗人多从钱塘江出发,游至古色古香的天台山。据专家考证,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游览过“浙东唐诗之路”风景线,不仅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也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项卫平老师边介绍边走向讲台的中央,随后开始讲述“有一种友谊,叫元稹和白居易”。诗人元稹来往于浙东唐诗之路,新官上任途经杭州,拜访杭州刺史白居易,二人讲谈甚欢,分别后诗词以唱和,竹筒递诗并留下两首佳诗。项卫平老师与台下的学生合作共同解读《别后西陵晚眺》、《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对诗词的进行反复斟酌,体会千年前双向奔赴的友情。李白、杜甫诗才冠绝古今,学生们追问项卫平老师有没有诗仙诗圣的佳话。课程的设计与实际教学出现部分偏离后,项卫平老师以“李白的好朋友有哪些”为引导,引出李白与孟浩然的“越中佳话”。李白才高八斗,留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独具傲骨的诗句,却崇拜比他年长12岁的孟浩然,甚至甘愿写诗给孟浩然当起导游。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项卫平老师鼓励学生逐字翻译,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两诗均由学生自主进行解读。
浙东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进入21世纪,浙江省着力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目标重现“唐诗之路”的昔日光华。
项卫平老师以”看图识物“的活动,介绍铁路的三要素——月台、铁轨、火车,2022年1月杭台高铁开通运营的新闻事件以及杭台高铁线路与“浙东唐诗之路”相契合的情况。课程尾声,项卫平老师强调重视诗歌、欣赏唐诗、开发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只是浙东唐诗之路自新复始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自新复始,对于中国文化要更自信,要更认可,品味文化中的历史韵味,传承悠久的千年文化,助力文化流光溢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2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