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踩着晨曦的影子,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拾线暑期社会实践队整装待发,乘车前往泰顺泗溪泗水洄澜旅游景区参观并收集提线木偶及与非遗相关的图文资料。
行走在诗情画意的石板路上,感叹最多的就是奈何自己的摄影技术无法带走这么美妙的景色,天蓝、云白、山青,还有隐隐约约能分辨出的藏在苍翠林间的泗溪廊桥——这是泰顺充满古韵的名片。
最先来到的是陈大翁宫,内里并不宏大,但仅仅是站在门口望一眼,旅人就被那活灵活现的提线木偶抓住了目光,不由得想进去探个究竟,却没想到这鲜活的木偶人也只是陈大翁宫中的零光片羽。
竹编、米塑、车木工艺以及纯手工雕刻制作而成的各种木偶映入眼帘。两位老手艺人正在木桌前专注得创造他们的艺术品,丝毫不在乎游客的喧嚣或是相机的快门声,看着他们投入的样子,我不禁感叹,这便是艺术家以及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气质吧!
但他们也并不是高高在上,对外界漠不关心。我们虽然大都是大一学生,对他们来讲,我们是天真烂漫的孩童,大家也总喜欢围在老师傅们的边上,一边听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边目不转睛得盯着老师傅的手,见证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我还以为这个是摆在这给游客品尝的橘子呢!”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到,老师傅也憨厚得笑了,满面春风,笑容如初八的弦月一般,明朗又皎洁,看着我们这一群好奇又满眼钦佩的孩子,老师傅更是毫不吝啬得把自己做的米塑花赠予我们。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就在我们一行人准备离开陈大翁宫时,正巧迎到了原要下午见面的季天渊老师。我经历过老友重逢的欢喜,但更惊喜这样的相遇。我们叫齐伙伴和老师,就地开始了我们的采访。说实话,任务突然提前,我也是既害怕又期待的,就好像期末考之前被没收了仅剩的最后的准备时间,但却能更早迎来假期一样心里窃窃的快活着。当然,我也反思着下一次是否能在考试的前一天就做到从容自若了。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我明白季老师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生活着的普通人,但是从前都只是在网络,报刊上见到的人,如今就坐在我的面前,向我娓娓道来她的故事和她对提线木偶的见解,如今想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于我,这样和季老师谈话的体验和经历更是只此一次,因此我更觉庆幸,因为这次的交谈真是令我,令大家都受益匪浅。
在访谈过程当中我才慢慢解开一些曾经想不通的问题,比如提线木偶是如何产生,是为何产生,原来除了观赏性以外,提线木偶和木偶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民间风俗需要而慢慢发展开来的,而在文革期间,这样的民俗活动就曾遭受过很大的打击,靠着一批老手艺人的默默坚持,才最终是带着木偶戏走出来了;还有一些改变我对木偶表演市场刻板印象的一些对话,但最重要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季老师在被问到对提线木偶海外市场的看法时的一段发言:“其实很多国家本身也对木偶非常了解,非常欢迎,有些国家的大街小巷甚至都是木偶。但除此之外,当我们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偶人、服饰和戏曲带出国外的时候,我们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了。”
真正的文化自信,从一个人眉眼间的神采就可见一斑,而这些老手艺人身上,就从内而外得透出这股中国文化自信气儿。你不用夸,也不用为他们鼓掌,只是静静得看着他们专注工作的宁静祥和的样子,那股子精神气也蓦地冲到你胸膛里,令你不自觉得想跟着他们一起向前走,带着我们的文化向前走,走出去,去到更灿烂的舞台上,给世界人民都看看,这独属于我们的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1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