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7月7日讯】(通讯员:李开宇 王钰 王世雅)为学习宣传刘集红色精神,传承信仰的力量,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展“红途”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实践团成员成功抵达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与刘集的故事。
在该纪念馆内,有一套鲁北地区民国早期的普通民房。1925年春,中共山东早期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就诞生在这里。该房也是首任支部书记刘良才的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鲁北地区的革命烈火从此在这里点燃。在这里,刘集村的革命先烈曾学习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从1926年起,刘集支部连续三个冬春举办农民夜校,教农民学文化、学革命理论。借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思想很快在刘集村扎下根。这部党的“红色经典”,犹如暗夜灯塔,开始了指导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历程。无数个夜晚,昏暗油灯下,刘良才和党员们商量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帮更多百姓吃上饭的政策。1927年,支部在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主张,很多村民逐渐接受新思想,先后发展成为党员。中国广饶的党组织凝聚力越来越强,从这里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刘集支部带领广大贫苦百姓向反动的黑暗势力展开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在这里,实践团成员穿越时空看到了早期的革命者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壮举。
红色血液汩汩流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此次实践团的参观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明白,唯有握好历史接力棒,传承赓续先烈们的精神血脉,方能告慰历史、不负时代,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发光发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9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世界丝绸之源。这里出土的两片千年丝箔残片把我国丝绸文明史提前到4000多年前。此次文学院 “湖韵遗丝,……
刘泽承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南浔,一个孕育了中国桑蚕丝织文明的地方。湖州闪亮的丝绸文化文化名片,从这里开始。7月上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
汪梦婷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7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前一日的行程、采访汇总。20世纪30年代,慎微之……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是浙江省的传统丝织品,属于南浔特产。辑里丝是一种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辑里村而得名。在清朝,辑丝一直作为帝……
徐姣娉 查看全文 >>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7月1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活动进行到了最后一站——钱山漾景区。两位负责人和四位团队成……
张芸 查看全文 >>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暑期实践调研团前往湖州市潞村探访丝文化,并借此机会了解湖丝文化的发展……
王奕 查看全文 >>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在“一带一路”时代强音号召下,“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切入点,……
董丹娜 查看全文 >>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5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工作汇总。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市民与……
方超颖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