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品类丰富,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日,在郑州市登封市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里,洛阳师范学院非遗调研队采访到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副馆长、登封窑社会传承人王磊老师,面对博物馆历史悠久的展品,非遗调研队成员对登封窑制作工艺的疑问也在这里得到解答。
登封窑源远流长,八千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双庙沟遗址就有红陶和条纹灰陶的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王城岗遗址和君召南洼发现了白陶,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过渡。登封窑不仅是工艺精良,品类丰富,纹饰独特,而且自隋便有官方窑口进行烧制,唐宋达到其全盛时期,在北方地区为其它窑口所罕见,在长达1500多年始终在民间星火相传未曾间断,脉络清晰,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登封窑博物馆中,三个不同的展馆,分别讲述了不同时期瓷器造型变化、制作工艺演变……
登封窑以千年时光为沉淀,秉承匠人的执着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进行复兴与创新。结合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和瓷器的雅润,创新出“釉下水墨瓷”,将墨分五彩在白瓷上表现的淋淋尽致,这种创新更能表现出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更加具有韵味。于此同时紧随时代脉搏,把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需求融合开发了独具匠心的嵩山益生麦饭石茶具,麦饭石是多孔性的,吸附能力很强,因此这种茶具有净化水质、提供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功能。
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王磊老师向洛阳师范学院非遗调研队成员介绍登封窑悠久的历史、珍珠地划花的制作工艺以及关于登封窑现阶段的传承发展和对未来的规划。通过采访调研队成员了解到,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的制作工艺与其他瓷器的制作方法不同,珍珠地划花采用“湿雕”的模式进行制作,用竹签或铁制的尖状工具,在胚胎上轻轻划出主体纹饰,划完后的留白部分,再用竹管或苇管等管状工具,戳上一个个珍珠一样的小圆圈。
戳制工艺看似简单,其实技术性很强,它的排列也很讲究,密了易套,疏了易散,也不能横平竖直,而必须是三五成组,这样才能自然、均匀、浑然一体。从塑胚到最后的上色都是纯手工,入窑烧制,成色的深浅轻重,主要靠人工着色的浓淡,因此珍珠地划花的瓷器制作更加困难,失败率极高,只有经历过层层关卡的瓷器才能出现在大众眼中。这种工艺的釉色均匀、纹饰清晰、自然质朴,观赏性大大提高。
登封窑的工作人员告诉调研队成员,由矿物质混合后沉淀半年才能发酵为极好的胚土,塑胚、修胚、上釉、上色每个流程都需要上月的晾晒,因气候变化晾晒的时间还需要进行调整。每一个瓷器的呈现都需要制作人员付出绝对的耐心,一个小小的失误也会导致前功尽弃。
登封窑以“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创新发展陶瓷工艺、弘扬发展茶道精髓、传播健康养生理念”为宗旨。登封窑一直坚持传承并致力于影响更多人,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登封窑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班、联合学校、社会组织开展登封窑制瓷活动……每年大约参与50场次左右,五年来参与人群超过五万人次,覆盖面以登封,郑州为中心,向省内其他城市辐射,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举办的非遗进校园,公益性展览,技艺体验等社教活动普及非遗技艺,宣传嵩山古陶瓷文化。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人可以参与到登封窑的保护与传承,让登封窑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7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