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照这一理念,山东博山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2%,满足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此时绿水青山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探索淄博博山如何在绿水青山下,实现金山银山,7月5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林小青”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淄博博山颜神古镇,总结其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颜神古镇位于博山城东南部,是博山陶瓷文化的传承地,原称古窑村,经过岁月的洗礼,古窑村仍保存着13座古窑、完好的街巷、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群落,是博山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亦是真正意义上的颜神古镇的精华和缩影。朗乡团队依托当地13座古窑、老厂房和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经过两年的精心改造,没落的古窑、残破的匣钵墙、失修的院落,重焕生机、熠熠生辉,升华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度假及艺术产业小镇。实践团此行的目的便是探索颜神古镇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为博山经济发展带来的突破口。
5日下午实践团抵达颜神古镇后,团队负责人与颜神古镇负责人张雪交涉完毕后,团队成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参观颜神古镇,探索其发展的亮点。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颜神古镇因地制宜地将陶瓷辅材用于建筑之上,形成了古镇独一无二的街巷与建筑风格,依托博山陶瓷的历史渊源,实现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图为实践团队与颜神古镇负责人交流。 付睿睿 摄
实践团还了解到,博山区是闻名遐迩的“陶硫之乡“,远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制造和使用陶器,宋代时期陶瓷生产已著称于世。一代代博山人薪火相传,创造了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陶琉文化,颜神古镇便基于此得以发展。在对古窑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保留了众多陶瓷、琉璃发展的标志。匠人广场,2020年5月,颜神古镇对古窑周边进行清理的时候,意外发现古碾和水井,这是一套完整的“古窑泥碾系统”,展现了明清时期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老牛拉碾将陶瓷原料进行研磨,通过碾沟进入泥浆池沉浮,再导入晾晒池,最后拉胚制作、在古窑中烧制成型。是博山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的一个缩影。老烟囱,老烟囱高耸如云,见证着古镇变迁的历史,也诉说着博山区工业发展的历程,象征了博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进步。
图为颜神古镇中保留的窑洞建筑。 付睿睿摄
正如颜神古镇负责人张雪所说:“我们将尽可能地原汁原味地保留古镇建筑风格与特点。“最能体现这句话的便是古镇中的”第五车间“餐厅。车间食堂是将原有制作陶瓷的第五车间割舍出来打造的一个具有陶瓷特色的餐厅,外观上没有做很大改动,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形状,满足游客参观的需求。餐厅内部则融入了一部分现代化元素,以及智能机器人服务,增加了游客就餐时的舒适度。餐厅中的美食兼容并蓄,既有非常有经验的做博山菜的本地师傅,也有南方招聘的闽菜厨师,不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用餐需求,还可以起到传扬博山菜的作用。
图为改造前第五车间外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付睿睿摄
最后,实践团了解到颜神古镇亦是个陶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场所。许多艺术家聚集于此,从年初到年末,都有令人兴奋的活动和展览在古镇举办,逢双年举办的“博山琉璃双年展”和逢单年举办的“博山陶瓷双年展”是重要的艺术盛会,既可以看见颜神的传统工艺,亦可以看见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当代艺术。陶瓷、琉璃体验室,可以让人们亲手体验动手烧制陶瓷与琉璃的乐趣。
图为山东理工大学“林小青”社会实践团队合照留念。付睿睿 摄
苍翠欲滴的林荫小路,高耸入云的窑炉烟囱,悠扬悦耳的瓷乐雅韵,传承几百年的制瓷技艺,无一不彰显着博山的文化自信,千年窑火,永燃不息,焰火中延续着中华符号的血脉,连接着万里丝绸之路文明,闪耀出泱泱大国复兴之光,真正做到生态环境优势转换为生态旅游优势,印证着“留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5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