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新时代挖掘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推进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的复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6月29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萍乡市进行调研。
迎着夏日的暖风,实践队前往萍乡红色景点的第一站——秋收起义广场并参观秋收起义纪念碑。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由三幅浮雕组成,依次为“霹雳一声暴动”、“张家湾的红灯”和“转战井冈山”,其展示了秋收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纪念碑的正面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写的“秋收起义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全词,其体现的是毛泽东同志主持秋收起义暴动会议、秋收起义和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我们首先对秋收起义广场及秋收起义纪念碑进行参观,其次面向秋收起义纪念碑进行入党誓词,最后整理队伍进行《歌唱祖国》的大合唱。秋收起义纪念碑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萍乡市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并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进行参观,了解当时工人的处境。纪念馆的大厅便是工人一只手握着铁锹,一只手提着油灯,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安源工人的工作处境。让我震撼的是《窿中劳作》的泥塑,它展现的骨瘦如柴的工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挖煤,只有一盏微弱的油灯和狭小的工作场地,常年不见阳光,可见当时工人的地位是非常的卑微。走进《离乡背井》的泥塑,它展现的是一位母亲身上背着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幼儿,身边跟着两位少年,各个骨瘦如柴,可见当时每个家庭的普遍情况就是父亲被抓去当劳工,母亲带着孩子们背井离乡,到处觅食,低层人群的生活非常艰辛。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火烈焰》泥塑,它展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劳工们在重重压迫下开始反抗,而资本家们开始退缩,可见资本家们其实都是欺软怕硬的人,只会欺负弱小,也让劳工们意识到,想摆脱现在艰苦的处境只有反抗,而不是退缩,只有一起反抗才能胜利。
我们进一步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的蜡像,当工人们开始反抗后,就开始集体罢工,此时工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建立工人俱乐部,1922年9月16日,安源路矿工人代表刘少奇只身赴约,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刘少奇的这次谈判不仅挫败了敌人妄图武力胁迫工人代表下令复工的阴谋,还为赢得罢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再进一步走进,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当时建立的景象,百姓们张灯结彩,面露喜色,对该消费合作社的建立非常的支持,街道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商铺,群众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可见,这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非常成功的。随后,我们便看见了《进军井冈》的群塑,当时毛泽东在安源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上开始了缔造新型人民军队的实践探索,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在秋收起义中最早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进军井冈山。纪念馆的最后就是《光明在前》的雕塑,那是毛主席在向我们招手,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迎来光明。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萍乡市芦溪县山口岩村开展“说好普通话,规范中国字”推普活动,致力于推动农村地区的普通话普及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活动准备期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筛选江西省萍乡市的各个乡村的信息,了解到芦溪县山口岩村一直致力于挖掘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丰富,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于山口岩村开展此次“说好普通话,规范中国字”推普活动。山口岩村村主任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山口岩村卢德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并配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在山口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五个部分,活动伊始,我们通过一场互动性情景剧、“正话反说”小游戏和经典诗词朗诵——《西江月·秋收起义》、“翰墨飘香”书法体验和“红歌飘扬”歌唱红歌——《歌唱祖国》让小朋友们品味到了红色文化的韵律,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的韵语美。通过这次意义重大的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推普工作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在萍乡的调研,极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艰辛与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坚忍不拔的斗志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更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是需要我们撑起时代的一片天,我们应当胸怀红色文化精神,踏上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谱写时代未来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4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