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首个“国际茶日”的纪念茶名单中,由张家界长寿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寿藤茶”榜上有名。“长寿藤茶”即莓茶,因其在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渗出黄酮活性成分在茶表面形成白霜而得名,张家界罗塔坪乡长寿村被公认为莓茶之乡。2022年6月30日,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青传赴永定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张家界长寿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于长寿村设立的莓茶基地参观调研。
张家界长寿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25日,经营范围包括长寿藤种植及相关产品研发、销售,致力于将“长寿藤”打造成莓茶代表性产品。法人朱万璋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有机茶园,并介绍“有机”的含义:茶园引驻马溪活水浇灌,且不施农药化肥。如何让莓茶从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朱万璋提出的理念是找准定位,将莓茶定位成保健茶,年轻人可以买来送长辈。深入基地,团队成员被当地自然风景吸引,朱万璋介绍这是张家界地貌,并表示长寿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打造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以茶兴旅,以旅促茶。为此基地正在建设莓茶加工厂,配备现代化加工车间、冷链库以及茶文化展示交流空间,不仅可以提高莓茶生产能力,还能够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退伍创业,搭乘互联网便车
武警出身,退役后在张家界创业做互联网,朱万璋在2002年就发现了互联网的巨大商机并勇敢投身这个并不熟悉的行业。朱万璋在不断学习中将自己的网站越做越大并取得了一定知名度,这时一个日本旅游团通过网站联系朱万璋,表明不久会来张家界旅游,希望朱万璋能够打点妥当。朱万璋半信半疑地做好准备,最终成功接待旅游团并受到日本人的称赞。此后,朱万璋陆续接待过来自18个国家的旅游团,将自己的网站推上了搜索引擎的头条。
闯荡北京,遇碰壁回乡发展
张家界太小,困不住雄鹰。朱万璋没有满足当下,而是收拾行囊踏上追梦之旅。他来到北京,收购某公司股份无果后在中关村待了一个半月,期间卖出一个域名赚了79万。但是北京太挤了,容不下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外地人,朱万璋最终决定回到张家界继续做旅游业。这次他吸取单干经验,决定扩大规模创造优势,于是收购一些企业后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赚取了十分可观的利润,在张家界整个旅游业稳坐头把交椅。
激流勇退,特产行业觅良机
在公司发展势头正劲时,朱万璋敏锐地察觉出其中的问题:旅游业没有壁垒,谁都可以做,当时很多人模仿朱万璋的经营模式并故意打出低价,使得整个张家界旅游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态势。面对这些问题,朱万璋果断做出决定:淡出旅游业,将重心转到在当时还处于萌芽期的特产行业。顺理成章般,朱万璋在特产行业又一次做到了张家界第一,在整个湖南省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获得了许多荣誉。在此期间朱万璋及其团队发现莓茶的复购率特别高,于是再一次做出决策:专注莓茶产业。后因各种机缘巧合,朱万璋结识了袁隆平的学生,算是打通了面见袁隆平的渠道。经过各方努力,袁隆平与朱万璋会面,二人交谈半小时之久,朱万璋请求袁隆平为自己的张家界长寿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题字,袁隆平欣然题下“绿色张家界,养生长寿藤”一句。自此,“长寿藤”被赋予了更多意义,这个商标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张家界莓茶一张闪亮的名片。
做精做强,茶旅融合助脱贫
“从0到1非常困难,但是从1到100就简单的多”,朱万璋立足于长寿村作为莓茶之乡的产业基础,与长寿村茶农签订供销合同,在长寿村推行规模化莓茶种植,并着手打造超级工厂项目,结合长寿村拥有的“张家界地貌”自然资源,推行茶旅融合的产业模式。朱万璋深知茶界的“山头文化”,所以他致力于将长寿村作为莓茶之乡推广出去,使得人们谈起莓茶首先便想到长寿村,因此他想以博物馆的形式建造工厂,这样人们在观光体验莓茶生产加工的同时就能沐浴在浓厚的莓茶文化氛围中,形成独家记忆点。朱万璋表示莓茶产业需要做精做深做强,在茶业赛道跑出风采,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为茶旅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杨凤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3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