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五月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因此,本次暑调常青藤实践队对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劳动课展开了调查。
根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对于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有网友羡慕中还带有一丝惭愧“煮饭简单,炒菜难。”“我这么大人还不会换灯泡。”
其实,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实施渠道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辅之以课外劳动、与有关学科教学的结合。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来看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40年变迁史。
1981年3月,劳动技术首次亮相《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颁布,规定:一、二、三年级学生可在课外时间,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小学四、五年级开设劳动课,每周1课时;另外,每周劳动1小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劳动。
1985年国家教委组成后,劳动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中小学校建起劳动基地。其中明确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提出把“劳”字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1994年7月,取消独立设置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课趋向地方特色化。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印发文件规定:小学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劳动课,每周1课时;初中各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每周2课时;高中各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每学年4周。到2000年1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改设了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劳动教育课程自1955年单独设置以来第一次被取消。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同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许多地方的中小学除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外,还专门开设了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劳动课或劳动技术课。
到如今劳动教育纳入相关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
凡有所劳,皆为品格,劳动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后,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充实的生活并且能在其中找到劳动的乐趣,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成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32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