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涯系客家人”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分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馆由人境庐、恩元第、荣禄第三处相连的建筑所组成,我们了解到纪念馆内设有爱国诗人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清代晚期的生产生活情景。
首先,我们人境庐中参观了五步楼、七字廊、十步阁、无壁楼、卧虹榭等记载黄遵宪生平生活的印记。其次,在恩元第中,我们参观了埔寨火龙、梅州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乡俗等客家文化。最后我们去了荣禄第,荣禄第楼堂屋两侧各一排横屋,呈对称布局。建筑布局精巧,回廊曲折往复。彩绘、灰塑、门窗栏杆雕刻等装饰展现出客家特色,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客家民居。
其中恩元第的乡俗更是浓厚,客家的节庆和信仰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原汉族古风,同时融合了当地土著风俗,这部分体现的就是风格鲜明的客家节俗和祀福文化。在客家话中,灯光的“灯”与人丁的“丁”谐音,同时灯也象征光明与希望,因此,梅州流传许多与灯有关的习俗。如五华下坝迎灯、大埔元宵灯节、兴宁上灯、五华七盏灯、大埔西河漳溪墟扫街灯、梅城下市闹元宵等。
不同客家地区传承的上灯风俗各有不同,就梅州各县区的差异都很大。如梅州兴宁,上灯节在正月十二或十三。“上灯”时要办“三牲”和酒果祭祀祖先及天地神明;然后迎花灯;接着祠堂升灯;还要摆宴席,亲朋好友齐祝贺。而大埔元宵灯节的特色之一是“迎灯”。迎灯队伍先到开居祖或始祖婆坟上,或到水口公王处先举行祭拜仪式,然后把花灯内的腊烛点燃是为发灯。然后人们扛着花灯敲锣打鼓到祠堂,把“新灯”挂在正中的子孙梁上,称之为上灯,亦叫“升灯”。除了祭祖迎灯外,还有“上灯”、“摆新丁酒”等重要内容。
下一个厢房介绍的是省级非遗项目平远船灯,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游江南至东南沿海时,乘坐的龙舟突遇风暴,所幸被捕鱼的爷孙俩救起,于是乾隆便封书“渔家乐”三字,并赠夜明珠一颗,作为答谢。为纪念此事,当地渔民制作“船灯”,每逢元宵之际,操船起舞,唱太平、庆丰收。平远船灯的最大特点是演员在陆地上演绎出水中行船的情景。表演时,前后左右,停靠摇摆,全由操船者控制,舱内舱外需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才不失“水中行船”的韵味。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对他充满敬佩。这场知识的饕覧盛宴令我受益匪浅,除了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品质的提高。期待接下来的新发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3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