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弘扬中原陶瓷文化

来源: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 作者:王天赐 彭文杰

清晨,温度还未升高,空气中夹杂着夏季的气息,微风迎面吹来,带着草木的清新。第一缕阳光洒下,温柔而又舒适。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志愿者们整装待发,期待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次出发。

据悉,为了解洛阳与淄博陶瓷的实际情况,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弘扬中原陶瓷文化”大学生实践团于6月25日在洛阳和淄博两地展开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志愿者们与工作人员交流、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展开调研,旨在了解两地陶瓷的实际状况,学习陶瓷产业发展规律,提高志愿者们的专业本领。

风起洛阳古城,赏牡丹瓷之美

为了进一步探寻洛阳牡丹瓷的发展历程,学习中原陶瓷文化,陶瓷学院洛阳调研团队前往洛阳牡丹瓷展馆参观研习。牡丹瓷将历史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进行有机融合,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一进入牡丹瓷展厅,志愿者们就被精致的牡丹瓷所折服,每一朵花在经过精雕细琢后都栩栩如生、富贵雍容。在牡丹瓷展馆中有不少与牡丹瓷相关的文创产品,如牡丹瓷装饰品、餐具套装和一些精美的礼品等,其文创产品都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吸引着志愿者们驻足观看。在参观研习期间,志愿者们积极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牡丹瓷的制作流程。在讨论中,志愿者们了解到,牡丹瓷的整个制作过程为纯手工制作,从最初的造型设计到产品制作再到最后的成品,都是一体化的流程,其精美程度甚至被中国大使馆用作“国礼”送给外国友人,足以证明其地位。随后,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观赏,感受牡丹瓷的魅力。

图为牡丹瓷部分展品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彭文杰 摄

穿越千年时光,小镇嬗变重生

为了进一步探寻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学习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律,陶瓷学院淄博调研团队前往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昆仑陶瓷博物馆进行学习。从1954年到2022年,经过了68年时光穿越,锈迹斑驳的老机器伴着枝繁叶茂的老树新芽,见证着从淄博瓷厂到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嬗变。进入到博物馆展厅,志愿者们被庞大的工业机器所震撼,似乎每一块锈痕都诉说着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是在1954年建厂的淄博陶瓷厂老建筑的基础上,以“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设计理念,重新规划、重新改造形成的具有现代别墅式风格的艺术集中地。志愿者们通过了解得知,淄博昆仑陶瓷博物馆是以原淄博瓷厂的旧生产车间改造而成,曾是淄博人的骄傲,是陶瓷大师的摇篮,更是全国陶瓷界瞩目的焦点。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陶瓷业不景气,淄博瓷厂破产了,只剩下一片破旧的老厂房,但是通过产业转型,产业园区重现往日风采。

图为淄博昆仑陶瓷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天赐 摄

薪火相传不息,文化传承不止

小镇内的博物馆见证了新时代的陶瓷产业发展。博物馆馆内的展室分为三层,一楼陈列的是“般阳古韵”主体展览,是近年来考古发掘的优秀成果;二楼为澹庐展室、孙廼琨专题展室、“般阳揽胜”等展室;三楼是鲁青瓷瓷刻展,代表了当代淄博地区瓷品及国家级陶瓷艺术技艺的最高水平。千年窑火,薪薪相传。来自陶瓷学院的志愿者王天赐说:“我们感受到了淄博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深刻感受到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原陶瓷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量,为更好地发扬陶瓷产业文化而努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陶瓷学院的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淄博陶瓷产业的文化底蕴,对陶瓷产业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今后的课程学习以及陶瓷文化传播有深刻影响。

图为志愿者们在1954陶瓷产业园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天赐 摄

经过洛阳和淄博两地志愿者们的学习和调研,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与产业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为志愿者们后续的陶瓷产业发展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志愿者们在两地不同的陶瓷文化环境氛围下施展才华、艰苦奋斗,为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弘扬中原陶瓷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4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油纸伞——忠贞爱情的象征
2022年6月29日,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其他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一同前往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老街。小组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参观老街上的多个展览馆(伞、风筝、玉雕展览馆),并对展览馆里…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带着爱与阳光,助力乡村教育
前几日雨水的洗礼使得今日的天空格外清澈,干净透明。天空上飘着几片薄薄的云,好像在开心地微笑,又像是被太阳晒化了似的,随着夏日的微风缓缓漂浮着。夏日的炎热没有削减志愿者们的热情,志愿者们带着坚定…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调研陶瓷产业,助力陶瓷发展
洛阳的清晨,温度还未升高,空气中夹杂着夏季的气息,微风迎面吹来,带着草木的清新。而淄博的清晨,城市经过大雨的洗涤,喧嚣和吵闹变得的无影无踪,街道显得格外安静祥和。两地志愿者们依旧整装待发,朝着…
河海大学千山万乡小分队开展“群普环保科技,倡导绿色生活”环保科普活动
为深化碳达峰和碳中和在群众中的影响,6月25日,河海大学千山万乡小分队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北环新村一加爱心社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群普环保科技,倡导绿色生活”环保科普活动。活动伊始,一加爱心社副社长…
华水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实践队:红旗渠故事
2022年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活动,我们全体组员到访了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开展红色故事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了解和调查。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助乡里,空巢老人多陪伴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助乡里,空巢老人多陪伴阳光带给⼈们的感觉是美好的,温柔而又舒适,但夏日的阳光让天气变得有些炎热。但是,即使在这炎热的暑期,平顶山学院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
华水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实践队:内乡革命故事
挖掘红色故事—内乡革命故事2022年6月3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活动,我们全体组员到访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开展红色故事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了解和调查…
浙江大学生走进良渚非遗文化区
浙江理工大学“情商·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6月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非遗文化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致力于参观非遗馆群——余杭纸伞馆、良渚玉雕馆以及瓶窑陶艺馆,并在良渚文化遗址公园等地进…
乡村共富裕,使命我践行 ——“寻根乡行,青春助力”暑期实践团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为了响应习主席的号…
华水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实践队:光荣在党50年
访谈红色人物朱成宪——光荣在党50年2022年6月29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实践队为了更全面、更务实的展开以“访谈红色人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次,我们实践小队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