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盛夏,炎炎烈日,蝉鸣不绝于耳,风扬万里中,又让人回想起这片土地曾经炮火连天的模样,好在有一群无畏无惧的烈士曾捍卫着这片属于中华的土地。
跟随实践队云观漯河市烈士陵园纪念馆后我久久不能释怀,那碑上的字,碑上的文,照片里年轻的脸庞,篆刻了他们曾经奋斗的模样,区区一块石板,却总能装下他们辉煌灿烂的一生。那深深烙印的文字,令我感到无比炽热,因为爱国绝不是干瘪的文字,而是最触动人心的故事,是先烈一心报国的信仰与坚定。我观过此处,不见满目凄凉,只有红色精神充盈内心,让人奋发向上。
年轻的身体,滚烫的灵魂,都是被逼入绝境民族的希望,1937年5月4日,全国爆发了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无数年轻的灵魂,卫国救亡。同年10月,漯河市舞阳县在北京、天津、开封、信阳等地求学的漯河学子回到家乡,经共产党员联系、组织指导成立了“舞阳县青年救国会”,规模迅速壮大,深入乡村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河南青年救亡的一面鲜红旗帜。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指派共产党员、漯河市郾城籍大学生张慧茹回乡开展那抗日救亡活动,根据家乡实况,他们组建了20人参加的郾城县巡回话剧团,深入到十五里店、大新店、小商桥、红陈店、邓襄等地上演《放下你的鞭子》、《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牺牲已在最后关头》等剧目与歌曲,深入群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抗日爱国救亡运动,激起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抗日运动救亡中去。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漯河市赵伊坪烈士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血染黄沙誓要中华得解放,烈火永生待我九州尽欢颜”。在黄河西路,也就是原郾城县东北街路北的一条小胡同内有一座蓝瓦蓝砖,浑然一体的四方小圆,是赵伊坪的故居。这幅悬挂在赵伊坪故居门口的对联,彰显着烈士的英勇无畏与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赵伊坪烈士的铜像巍然挺立在伊坪小学的校园,它高大挺拔、威武不屈。赵伊坪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共产主义事业,赵伊坪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代一瓶学子植根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烈士光辉照耀长空。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漯河市无数先烈们曾几度金戈铁马,曾几度鼓角凤鸣,历史的长河徐徐淹没了一道道刀光剑影,只留下一抹抹红色的义魂流古今。旧时国家满目疮痍、凄落荒凉;今时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却不敢忘记历史,不是为了呐喊,是为了反思、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凝聚和平与力量。舍生忘死的中华英雄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中华筑起屏障。今时吾辈当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倾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