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民族,以花为名,以花为衣,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峰山的崇山峻岭中,如花般花枝招展,骄艳欲滴。这就是花瑶,瑶族大家庭中小小的一个分支,因女子衣服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称“花瑶”。
为了深入了解花瑶文旅融合状况,6月18日,邵阳学院文学院“文旅深度融合调查研究”乡村振兴促进团由两位指导老师带队,前往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崇木凼村,开展文旅融合现状调研考察,并且参观了挑花过程和作品,体会了花瑶挑花的魅力和挑花艺人的不易。
沿着雪峰山脉蜿蜒向前,一路凉风习习,苍翠欲滴,上午11点,我们来到了海拔高达1400米的崇木凼村,望眼过去,只见古树翠竹环绕,溪流荷塘流淌,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长途跋涉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
在崇木凼村党支部书记郑小红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村支部一楼内展示的许多的花瑶挑花作品。
花瑶挑花作品主题和内容丰富多样,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反映出来的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如花瑶“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传统习俗。
接着郑小红书记向展示她今天所穿的花瑶挑花服饰。只见她身着交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而筒裙后片则是在藏青色的直纹面布上用白线挑出来的各类图案。
郑书记所穿着的挑花筒裙纹样中的哪吒头动物身形象并不是自然万物的简单再现,也不是挑花艺人们凭空的臆造,而是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生活中提炼、加工创造后所形成的艺术作品。
感受到了挑花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蕴含的文化民族内涵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挑花的过程,于是动身前往居民区,寻找花瑶挑花艺人。
沿着崇木凼村党支部门口的平坦宽整的马路漫步,耳边是悦耳的潺潺溪水声,“⼟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眼前展开,我们仿佛身处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之中。
村里的花瑶老妇人,或集聚在一起,或独坐家门口,以手中的五彩丝线为笔,以墨色的布为底,一针一线绣出她们心中的图景。一位正在挑花的花瑶妇女告诉我们,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她们不从事别的工作专心挑花也需要一年多才能完成。在瑶族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操作下,每件精美细致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愧被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盛赞其为“世界一流的挑花”。
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花瑶的年轻人除在瑶族节日和婚庆时穿民族服装外,平常都习惯穿简单方便的汉族服装。加上挑花工艺难学难精,一般年轻人都不愿学习,导致会挑花的人已越来越少。
只将传统与当下简单承接显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花瑶挑花的发展困境,怎样寻求挑花的寻常化,激发传统和民族特色文化对当下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更应当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立足这一观点,当下瑶族挑花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游客感受挑花的魅力,在旅游的过程中,全面和深入参与到挑花的作品参观和制作,从而激发挑花的传承和发展动力,谋求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在新时代新产业的新发展。
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花瑶人民们的热情好客。午饭的方桌上摆满了腊肉和猪血丸子等邵阳特产,还有辣椒炒小鱼干、竹笋干炒肉、清炒蕨粑等美味佳肴。
通过此次花瑶挑花艺术的参观欣赏,我们收获颇丰,希望花瑶挑花艺术能够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也希望通过宣传挑花艺术,让更多人了解花瑶,爱上花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49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