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医药的史与今----山东大学“中医路,寻粹行”社会实践调研团寒假调研成果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王江鹏

2020年跨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自武汉爆发,短时间里便波及全国,席卷世界,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多国经济因此停摆,成千上万的人们因病毒而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今,疫情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虽然形势仍严峻复杂,但疫情防控仍刻不容缓,不容懈怠,单从事实和数据角度而言,与同时期西方对比,我国打了一场漂亮的防疫阻击战,交上了一份相对完美的答卷。在这奇迹背后,不仅有“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政策,更不可或缺的是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

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湖北省中医药使用率累计达到91.91%,方舱医院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9%,集中隔离点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了94%。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他对比类似条件下的108例病例后发现,西医治疗转重率在10%左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转重率约为4.1%。对发热、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状,中药起效非常快,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都有明显效果。且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等3个中药方剂和3个中成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证实对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

惊叹于疫情中中医药独特魅力的同时,为了走进中医药,“中医路·寻粹行”社会实践调研团通过的前中期调研走访和学习,追溯了中医药的源远历史,从历史中感悟其独特魅力。

中医药产生于原始社会,有着至少2000年的悠久历史。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来,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是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划时代的一笔。到了近代,中医药一度衰颓。

但在此次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中药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就都源自我国两张古方——近2000年历史的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和清代《温病条辨》银翘散。《伤寒论》中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温病条辨》中第五条:“太银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解者,减其制。”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和中医药的重大作用。

今天中药在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所说的中药通俗的分为中成药和中药材,中成药是原药材经过规定的处方制剂的工艺加工所得的中药制品,而中药材以植物药为主,比如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叶、藁本、辛夷、防风等等。许多人们生活中生病时吃的银翘颗粒,六味地黄丸,999感冒灵等中成药中便含有中药成分,其实也属于中药的范畴之内。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也是体现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皇帝著“内经”,中医药发展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呈现出博大精深,绵延久远的宏大气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习总书记曾强调,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国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医药的发展确是遇到了瓶颈,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积极科普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让身边的人们去正确地了解中医,去消除误解,让中医药在21世纪焕发新春,蓬勃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7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2019.7.25.)今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赴邵阳邵东魏家桥镇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报公铺小学开展红色论坛,本次红色论坛的主题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 叶思凯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社联三下乡队伍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寻闽商足迹—血脉中的红与蓝”调研团实践队员心得(三)
从天寒地冻的北方来到温暖如春的厦门,实践团成员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对很多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走访了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寻闽商足迹—血脉中的红与蓝”调研团实践队员心得(二)
本次厦门之旅是我大学期间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厦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所践所见,收获良多。我们实践队先后走访了象屿、国贸、建发三家优秀的厦门国企,又参观了分别在厦门岛内外的华…
“寻闽商足迹—血脉中的红与蓝”调研团实践队员心得(一)
有幸在寒假期间走出象牙塔,在厦门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同时,为探寻闽商文化、推进校企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本次实践中参访企业…
寻百年团史,追红色记忆
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开展“一学一做”实践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
山东大学银发是宝团队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村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担当了实践队员的工作。具体实践展开前,我们团队组织进行了动员会议,队长为我们一一解答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随后确定人员分工后,…
“生生不息·乡土行”凤起燕赵,共筑乡潮河北小分队实践成果汇报
凤起燕赵,共筑乡潮河北小分队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行动。“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队“凤起燕赵,共筑乡潮”河北小分队从多角度入手,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分别走访:…
山东大学银发是宝调研团队开展对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老年人的调研
银发是宝调研团队成员宋家庆正在开展对老家地区乡镇老年人的调研。成员约到了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负责扶贫的宋副镇长,并对其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成员问了以下五个问题,1.目前高庄镇的空巢老人现象;2.…
山东大学浙江省64分队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母校回访宣讲回顾
1月28日下午,山东大学浙江省64分队队员仇好通过钉钉线上直播开展优秀毕业生母校回访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筑梦山大•励志启航”,旨在让台州市第一中学的学子对山东大学有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并鼓励…
#团团·行##2022年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刀刻匠心,铸魂于木】
#团团·行##2022年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刀刻匠心,铸魂于木】木雕,是刀锋上的艺术,中华民族的木雕艺术具有丰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木雕种类纷繁复杂,且各自有其独特的工艺风格,余江木…
冬奥胜景 与君共赏 ——“重庆大学“青践冬运 语传冬奥”实践团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会各项工作的指示精神,拉近大学生与冰雪运动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关注度,重庆大学校团委学生志愿服务中心“青践冬运语传冬奥”实践团于2022年2月16日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