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余音绕梁,有色有声,引人入胜。黄梅戏之绝妙深入人心。1月2日至4日,安徽财经大学“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戏芳华队”的14名成员响应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背景,在余金红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安徽省安庆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不仅欣赏到精致华丽的戏服头饰、感受到惟妙惟肖的戏曲,还对著名黄梅戏演员宁宝龙先生进行了线上采访,学习了解到当今黄梅戏的创新途径和发展受众群体,为团队研究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
水袖曼妙,戏冠华美——于精致处见真机
1月2日下午14时,团队成员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安庆地区出土和传世的丰富戏剧文物反映安庆悠久的戏曲文化背景;珍贵的老照片勾勒黄梅戏自民国以来的发展脉络;建国初期的黄梅戏剧本等展示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出小戏”产生、发展和创新的历程。行列间可见黄梅戏戏服与戏冠,清新亮丽、轻快明艳,水袖长长自成一段风流,在视觉上为团队成员带来美的享受。下午14时30分,团队成员齐坐在博物馆内欣赏馆内黄梅戏戏曲表演《天仙配》。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格调清新明朗,团队成员被其深深吸引,更加激发了大家对黄梅戏的调研兴趣与喜爱。队员邓雨璇感慨道称,黄梅戏不愧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为它的发扬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先进,路径新奇——巧用点子谋创新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内陈列集专业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博物馆陈列展览庄严肃穆的教育氛围,以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为宗旨。博物馆内大屏幕触摸屏、雾幕投影、幻影立体成像、移动触摸屏等新型手段令团队成员连声称赞,还有大量场景复原的展示手段再现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给团队成员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同时,成员们还体验了各种高科技视听设备,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和指导下,团队成员成员戴上耳机,点击屏幕,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黄梅戏唱段进行欣赏。
别具匠心,继往开来——千年瑰宝萌新意
1月3日上午9时,团队成员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为减少人员流动,对国家黄梅戏二级演员宁宝龙先生进行线上采访。队员了解了宁宝龙先生与黄梅戏间的渊源,以及宁先生对于目前黄梅戏发展和普及率的看法。同时,宁先生讲到,鉴于京剧某些创新手段取得的良好效果,黄梅戏也在进行尝试,例如推出大型古装舞台剧、紧跟时事推出红色题材剧本等等,目前来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团队成员还进行线上问卷发放,调查了人们对于黄梅戏的了解程度与发展建议。
黄梅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目前黄梅戏的受众较为狭隘,普及率不高,对于黄梅戏演员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新时代下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黄梅戏仍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完善推进,文化建设不断迈步向前。以黄梅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也融入了许多新思路、新技术,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相信,黄梅戏及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定能于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我们敬佩每一位戏曲艺术家和劳动人民,让黄梅戏得以流传,同时,我们更希望在“五位一体”战略背景下,黄梅戏以及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得以深刻影响每一位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每一位青年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