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精神贫困是指精神贫瘠。和物质贫困一样,精神贫困也分为绝对形态和相对形态。绝对精神贫困是指因物质贫困导致的受教育时限不足、文化知识贫乏、价值观念僵化、思维方式滞后、生存发展能力缺失;相对精神贫困是指伴随物质富裕,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等没有出现相应的提高,甚至还与社会整体发展方向出现偏差。为深入了解农民精神贫困情形及探索其解决方略,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于1月15日赴日照市东港区李家台村对农民精神贫困现象进行调研。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喊喊口号、盖盖房子、修修路那么简单,更是需要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嬗变,才能扎实推进,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要实施一系列举措,不断扩大在村民中的知晓率,提高村民参与度,让村民入脑入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仍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不对路的现象,加之经济条件上的制约,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要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党员干部要下决心、花大力气狠抓,多学习、多思考、多调研,立足现实、深入村户、依靠农民、服务农民,顺应村民生活需要,积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在当今的李家台村,环境卫生更加干净了,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变多了,农民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了,眼神更加坚定了,笑容也更加自信了。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与村民就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村民们都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赞不绝口,对村委会的扶贫落实交口称赞,农民们有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和信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积极有为,努力克服一切挑战,为斩掉“穷根”不懈奋斗。
经过一天的走访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农村精神贫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农村精神贫困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因此目前乡村建设的重心应持续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实现“真脱贫”的脱贫攻坚任务,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8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