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计划并开展了以“探究人民群众对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为目的的社会调研。1月20日至1月24日,团队成员王棕麟与刘晗分别在家乡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展开了调研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指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历史文脉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也不可或缺。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内能有效促进当代社会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对外能增强文化自信增加多元文化的交流。
为了能探究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中的了解程度,以及找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受关注度不足的原因,1月20日至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的团队成员在公共场所以线下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访问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调研和采访中发现,七成以上的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晓几个名词或知晓个别项目,六成以上的群众严重缺乏与非遗传承和保护相关工作的知识。经过统计,团队成员得出结论:当代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了解程度不足,体现在对非遗项目了解程度低、非遗传承与保护方法了解程度低、对非遗现状关注程度不足等方面。
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它熠熠生辉的时刻。华阴老腔,本是华阴市张家户族不传外人的家族戏,其声腔洪亮高亢、磅礴豪迈,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华阴老腔由于其有着独特的腔调与伴奏而与其他剧种不同,使其富有文化与历史价值。虽然华阴老腔早在2006年就已经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其表演风格与当代人审美差距较大,从而一直不温不火鲜为人知。直到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谭维维凭借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彻底带进了公众视野之中。舞台之上,华阴老腔的13位传人使用着非常简单的乐器,为全国人民表演了华阴老腔。洪亮的声腔没有过多的细腻与婉转,却有着一股独特且引人注目的粗犷之美。一声呐喊,直入云霄,给听众一种置身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体验。大风骤起,黄沙腾飞,但勇敢无畏的农民并不妥协,他们用拖腔作为船工的号子,用呐喊来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低沉但昂扬,沙哑但有力。千年之前,张家人站在黄土山顶对天呐喊,响遏行云;千年之后,张家传人立于春晚舞台献唱,声动梁尘。一代代的传承,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越过了千年的时光,依旧以崭新蓬勃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向世人传达着黄土人民顽强不屈的毅力与积极乐观的精神。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结合社会实践团队总结出的结论可知,我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力度。例如: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更多有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加深当代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悉程度。学校和老师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非遗小课堂,来向学生介绍非遗的有关知识;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通过各式媒体向公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许多平日里忙于工作的成年人可以在闲暇时间以各种形式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通过耳濡目染使其能够不用耗费特定时间以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作为当代青少年,应主动了解、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传承工作,尤其应重视所在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积极主动、认真专注,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部分非遗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窘境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适合这个时代,而是因为由于不够重视它们、爱好它们正在逐渐被人民群众选择性遗忘。当人们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人们才会意识到曾经的它们有多么光辉、现在的它们有多么有趣。所以共同挽救并传承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后代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生活,是当今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