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用新兴科技赋能非遗传承,用青春活力助力非遗保护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ichem-惟石能言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探索群众对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1月20日至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成员刘晗在其家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展开了调研工作。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根除阻碍非遗发展的“脓疴”,就要从实际出发追本溯源明晰“病灶”在哪。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痛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程度,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开展了双管齐下,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地调研活动。

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的队员走上街头,分发调查问卷,采访群众。当问及对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时,93%的受访群众表示仅仅知道几个名词或知晓几个项目。嘉祥并非一个了无历史底蕴的新城,查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隶属嘉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5项——鲁西南鼓吹乐、石雕(嘉祥)、麒麟传说、鲁锦织造技艺、山东梆子。其中项目编号为Ⅶ-56的石雕(嘉祥石雕)颇负盛名。但接受采访的大多数人认为石雕仅是嘉祥比较著名的产业,并不清楚其国家级非遗的属性

聚光灯下的明星产业尚且如此,更何况静默于历史微尘之下的“小众”文化?对于2006年第一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受访的年轻群体则表示虽生于嘉祥长于嘉祥十几载但从未听闻这个名词。剥下阳春白雪的外壳,“鲁西南鼓吹乐”的本质其实就是寻常的铜杆唢呐。唢呐活跃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革故鼎新、薪火相传,如何在新时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但碧空如洗、春山如笑,澎湃奔涌的后浪定能给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新的青春活力。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浸润传统,再现非遗。蓦然回首,杏花疏影,长沟流月,悠悠岁月宛如烟云,似水年华于辗转间流逝。岁月无言,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固守民族情感归依,延续民族文化传承的石碑。唢呐是依赖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存在的艺术形态,广大乡村是唢呐这类传统文化扎根的沃土,但城市不断侵占着乡村的土地,现代化的西方文化不断影响着古老的东方传统,在现代城市中传统红白喜事逐渐简化,在民俗的故土,乡村,简单快捷的音响也取代了繁琐庞大的唢呐班子。民俗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压缩,那些寄托于民俗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将何去何从。公元3世纪,唢呐由东欧、西亚一带传入中国,经过千年的本土化,唢呐已经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之一。一杆唢呐从黄土高坡一路吹到华北平原,高亢雄壮的唢呐声贯穿了中国的乐器发展史。唢呐的式微不只是一个乐器的没落那么简单,它反映着物欲横流时代中民俗艺术的没落浮沉。小小的一杆唢呐寄寓着千年来无数中国传统曲艺人的情思,承载着传统曲艺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修行岁月,是中国人悠悠乡土情的符号。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逝去,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悲剧。如何在冷硬的现代化城市保留民俗的温度,在钢筋水泥的灰色森林中留有一扇柴扉;如何不让古老技艺在步履匆匆的生活里成为绝唱,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里挂起一盏花灯;如何在利益为先的名利场中固守一颗匠心,在赛博朋克的电子音乐中唱响清脆的戏腔,是摆在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及应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新技术带来新思路,在科技发展高潮迭起的多元社会生态中,新的技术和工具开启了更加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在调研结果中各年龄段的群众都表示平日里接收到最多非遗信息的地方是各种新媒体平台,也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更多非遗知识。用新技术赋能非遗传承,但传承不是目的,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在新时代绽放新色彩才是新生代青年人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7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各取之所需,共节之所弃

2020年11月1日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1班团支部成员在青春广场集合,开展了以“各取之所需,共节之所弃”为主题的团支部立项活动,此次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旨在……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厉行光盘行动,共画节约风尚

2020年11月1日,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1班于福州大学青春广场设点,开展了以“厉行光盘行动,共画节约风尚”为主题的团支部立项活动。此次活动由18级生医1班团支部策……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竞答共知疫,青年同战疫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了再次提醒大家疫情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大……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防疫宣传,践行青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防疫宣传,履青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抗……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记疫助宣传,青年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抗……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一线显疫情,永怀爱国心

2020年,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年,澳洲大火,世界疫情,但是面对疫情,中国没有退缩,我们展现出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2020.1.23,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10时起机场、火车站……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防控疫情,同舟共济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使全中国人民人心惶惶。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为给……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劳有所得”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烹年夜饭,悟劳动之美

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劳有所得队组织了一场劳育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们在春节期间亲自动手制作年夜饭,在烟火气息中感…

智粮速运:智能化技术助力粮食运输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智粮速运助农团”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12日成功完成“散装粮食高效智能化运输”项目实践,聚焦粮食运输领域…

驿站爱心服务,共倡核心价值

“爱在红柽柳,原为黄河口。“本次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是跟随服务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恒瑞文化广场爱心驿站的红柽柳志愿…

寻迹黄河畔,传承革命心

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2月5日走进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华侨文化,领略交流魅力

2月5日,“承古韵遗风,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踏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之旅,深度领略华侨…

最新发布

【化学与化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访拳馆,传非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以健身促健康…
疫情尚未结束,中药助力抗疫第三弹
疫情尚未结束,中药助力抗疫第三弹团队经过对文献调研、问卷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医药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分析。发现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中医药市…
曲院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传承传统,非遗赓续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传承传统,赓续非遗。吹年岁之尘,可见传统文化浓墨一笔;拂日月之痕,可见中华文化光辉熠熠。今复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有可鉴之处,仍需弘扬传承赓续。于此,当今青年观其道修其心…
【化学与化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 承非遗精粹,赴文化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
[化学与化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风筝传友谊,银线连四海
风筝,古称鸢,潍坊又称“鸢都”,由此得名,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2006年五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曲阜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非遗调研感悟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25年、到2035年分两个阶段分别实现“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全面有效保护”的目标任务。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曲院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浸润传统,非遗再现 ——ichem-惟石能言队寒假社会实践第一次线上会
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18日电(通讯员王瑞珉楚秀民),2022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于腾讯会议召开首次线上会议,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展开系列讨论…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的理论宣传调研--党史入校园
通讯员:杨子玥团队名称:初心不改,红色筑梦实践主题:理论普及宣讲实践课题名称:红色理论入校园指导老师:张长全团队成员:杨子玥(队长)、钱龙、张敬祥、韩姊伶、吴鑫、肖贺丹、蒋宇清、武莺莺、庞小东…
数字时代绝不丢下一个老年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红利的获益者。老年群体因年龄、经济、思想观念、生理机能等原因在网络空间处于劣势地位,通常被看作是“数字难民”、“数字弱势群…
数字浪潮奔来,老年人当乘风破浪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前,适老化不足问题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问题,老年人已经成为当前数字时代明显的“弱势群体”。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老年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