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基于习近平主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黄河流域污染处理调查实践团于2022年1月01日至2022年1月20日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开展调研活动,切实了解了黄河污染现状与黄河污染治理方法。
据线上发放的682分调查问卷显示,百分之70以上的人认为对黄河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但对黄河治理污染措施,百分之50以上都呈不了解状态;而线下实地调研的黄河流域环境现状:大多地区沿岸垃圾遍地,河面漂浮大量生活垃圾,甚至有地区河床遭到严重破坏,沿岸植被遭受大量损毁。
黄河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随着流域内工业的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大量废污水排入河道、水库而造成水环境污染。在枯水期.水质污染尤为明显。二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流域经济比较落后,所办乡镇企业多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较重,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三是由于河道内污水积存,底泥污染加重,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再加上河流沿岸固体废弃物的堆放,致使洪水期的水污染加重。四是受经济条件制约,治理资金渠道不通,使一些污水处理工程不能立即适时开展,五是法规体系不完善,各部门间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没有按水污染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这一客观规律办事,这也是造成水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此次调查团着重强调以下治理方法:(1)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2)水生生物对黄河水污染进行治理。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途径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一方面是自身能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同时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好氧厌氧条件,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沉降污水中的氮磷等一些营养物质,而且还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物化环境条件,同时附近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之呈现的厌氧状态有利于反硝化过程,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除去污水中的N0,各种金属离子。水生动物既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各种污染物,又可以通过取食的途径摄取被污染的食物、悬浮物和沉积污泥中的污染物。(3)化学法对污染水进行治理。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4)物理法对污染水进行治理。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如硅藻土等。(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黄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法措施普及,具体如开展线上网络宣讲会等。转变思想认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对现代管理思想、理念和技术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不断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其次,加强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经验。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事关千秋万代、必须充分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要维护好黄河流域及沿黄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2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