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带着这个问题,广东海洋大学“星火”党员调研团队于2022年1月14日,前往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塘缀镇上杭村,在此村,团队成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观察农业新变化,对话农民新理念,感受农村新气象。
据了解,上杭村属丘陵山区,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香蕉、玉米为主,经济发展有淡水养殖业,产品加工和手工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生活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上杭村道路畅通,电话入户率达42%以上的群众饮上了卫生洁净的自来水,群众生活正朝小康目标迈进,社会治安好,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环境。
为深入地了解上杭村有关乡村振兴的产业、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团队成员联系了上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员,并成功邀请了上杭村党支部书记易田寿以及其他党委为本团队成员答疑解惑,在党员活动室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加深了上杭村有关乡村振兴方面的见解。通过这种会议形式的交流,本团队成员得知,早在2020年,湛江市市农业农村局以及塘缀镇,聚焦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经实地勘测,与上杭、东岸两村共商,整合两村农田近5000亩,作为湛江市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投入数百万元建设灌溉排水渠道6.4公里、整修田间道6.8公里以及修建机耕桥、涵管等农田基础设施,方便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让农田成为农民的“稳产田”“高产田”和“致富田”,为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同时,团队了解到上杭村在民俗文化方面,村内共有庙宇10座,围绕村中民俗文化进行活动的开展,传承村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提高村中的文化氛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上杭村基本情况上表现良好,村民生活条件优秀,基础设施齐全,组织架构合理,但在特色资源上未存在亮点,这是由于村中地形属于丘陵山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主要使用煤气作为日常使用能源,受制于经济发展情况,并未建设大型的水利设施和配备日常的金融终端设施。
会后,易田寿书记委派党委易东华同志带领本团队成员下田。在与易东华同志的交流中,易东华同志为团队成员讲述了上杭村相关的产业措施。如今的上杭村,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基本格局。秋收过后,村民们在开垦好的土地里,忙着为冬种作物耕种做准备。放眼望去,连片的田地、纵横交错的水泥田间道和灌渠,勾勒出一幅秀美的现代化田园风光画卷。在高基农田建设之后,“路相连、灌相通”,有效的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了群众的耕作需求。这样的上杭村耕种格局落实了土地“碎片化”整合工作,建设了高标准耕作农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易东华同志于2017年返回上杭村发展,曾作为一名空军地勤成员的他,心怀“致力家乡发展”的远大梦想。在“农村包围城市,城市辐射农村”相关出台政策的影响下,他认为乡村发展首要关键在于人才,各级政府应该多培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吸收来自不同阶层的精英,“能人带动乡村发展”;其次是乡村产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不好,就难以提高相关就业岗位,就更加难以吸引人才,从而难以建设起乡村经济。当谈到上杭村的田地,易东华同志表示十分赞扬与大力支持——田地“半公半民”的承租方式不仅仅使得闲置耕地起到流转使用的作用,还提升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引流了外来劳动力,“这样的田地实在是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同时,易东华同志认为趁着上杭村乡村振兴“氛围正浓厚之时,建设厂房、集资房的机会不容错过,这正是建设乡村产业的良好时机。
地处上杭村的板桥中心小学作为上杭村人才教育的摇篮,其教育资源在乡村学校中较为良好。经过考察发现,这所小学已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室已经是开始使用多媒体屏幕,而不是像之前的小学一样用投影仪。本团队成员认为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步。故而在所有的实践活动中,“星火”团队将以教育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在团队成员将要离开上杭村之时,上杭村党支部书记易田寿对本团队的实践调研工作表示赞扬与支持,并鼓励队员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继续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生活,立足实事真知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为国家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星火”党员调研团队将持续关注上杭村农业发展情况以及上杭村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添加一笔新时代、新气象的青春色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