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南大学学子考察调研广西柳州螺蛳粉非遗文化价值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寻螺小队

“嗅臭岂能却步,品口自会铭心”,这句诗用来形容美食界的新网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螺蛳粉再合适不过。

螺蛳粉起源于柳州,且位居柳州本地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干米粉,配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鲜嫩青菜等辅料以及浓郁适度久熬而成的酸辣鲜香螺蛳汤调制而成。味道鲜、香、辣、酸、爽,吃过之后,大汗淋漓,欲罢不能,回味无穷。说起螺蛳粉,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它的酸臭,很多人在吃完螺蛳粉后,发现从头到脚,连带衣服都是臭的。虽然不少人难以接受,但这独特的气味却是螺蛳粉的灵魂所在,也是使食客上瘾的重要原因,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

民间传说中,螺蛳粉源于唐朝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相传柳宗元被贬到广西柳州任职时,因水土不服,每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眼看日渐消瘦,府中的厨子钻研菜肴,无意间看到螺蛳,用土方将紫苏、八角、螺蛳、酸笋、腐竹一起煨汤。不料这土方竟治好了柳宗元的症状。于是,柳宗元将此命名为螺蛳粉。而螺蛳粉的真正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街边夜市。上世纪70年代末,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街头巷尾的夜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柳州人有嗦粉、嗦螺的传统,精明的夜市老板们也就同时经营起煮螺丝和米粉。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食客们嗦粉时看到泛着油光的螺丝汤,就会加个一勺两勺,感觉味道还不错,渐渐地,螺蛳粉的雏形出现了。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又将米粉这种主食加了进去。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腐竹、花生米、豆角等各种辅料也都被纳入到这碗小小的粉里,最终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主要配方。

虽然来源不能确切考证,但柳州螺蛳粉背后的文化底蕴却是无可辩驳的深厚。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柳州螺蛳粉也不过50年的历史,但螺蛳粉的出现却同柳州人源远流长的食螺传统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米粉文化息息相关。“一碗螺蛳粉,吃遍柳州鲜。”螺蛳粉是柳州人独特的家乡味道和味蕾记忆,借由一碗小小的螺蛳粉可一窥柳州人独特的根文化。柳州螺蛳粉的独特魅力,使它成功走出广西,受到全国更多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2020年12月,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的传统技艺类名录。2021年,螺蛳粉最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蛳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连接柳州人民家乡情感的纽带和柳州的特色城市名片,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味道和集体记忆。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通过手艺人的言传身教,以家传和师传方式形成了生活性传承和生产性传承的完整生态,是民族饮食文化在当下活态传承的典范。如今,螺蛳粉不仅刷新了柳州的文化符号,加深了维系柳州人集体情感的纽带,更弘扬了中华美食文化。

在商业价值方面,柳州市把“小米粉”推动发展为地方特色经济“大产业”,年销售收入从2015年5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05.6亿元,6年内激增超过2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2%,当地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在推动当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方面起到了非比寻常的作用,拉动了上游原材料米粉、螺蛳、酸笋、豆角、腐竹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同时也培育繁荣了工业观光旅游等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柳州市提供近3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万余人,创造出口总值2446.8万元(约352.1万美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小一碗螺蛳粉,打造了一个百亿产业,推动了地方产业融合,促进了地方就业,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兴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柳州螺蛳粉模式的成功经验证明产业化道路能够使地方特色传统食品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为非遗文化建设与传统美食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柳州螺蛳粉何以蓬勃发展,成为现象级的网红美食呢?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成功与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密不可分。2010年,柳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将柳州独有的特色美食柳州螺蛳粉打造成城市名片,实施“螺蛳粉进京”项目,提升柳州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螺蛳粉的“进京”,让全国人民认识了柳州螺蛳粉,2012年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对螺蛳粉淋漓尽致的诠释和绘声绘色的呈现使其在全国“一夜走红”,成功在全国开拓出了市场;“万人同品螺蛳粉”活动,更是勾起了全中国人的味蕾。柳州螺蛳粉的火爆全国让柳州市领导看到了一个新产业的雏形,提出要将柳州螺蛳粉打造成像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一样、遍布中国大小城市的美食品牌。

自2012年起,柳州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对螺蛳粉这一柳州传统美食寄予厚望。柳州市领导对新产业的重视,加上电商网络平台的推广成功拓展了销售渠道,柳州螺蛳粉成为柳州新的重要的食品产业。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柳州螺蛳粉打造成“百亿产业”,这一创举在广西、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柳州螺蛳粉,这“一碗可快递的乡愁”,一步步踏上了行销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

而今,来自广西柳州的传统美食螺蛳粉已经走遍神州南北,几年前柳州市政府的构想已经成为现实。当我们的味蕾思念螺蛳粉的那一份鲜香酸辣之时,只需出门步行几百米,寻一家螺蛳粉门店;或是在淘宝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搜索,下单两三天后便能收到袋装的螺蛳粉,烧上开水等待五分钟便可大快朵颐。或是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指尖轻点,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味。从堂食碗装到盒装袋装,从小乡村小城镇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螺蛳粉已经实现从实体符号到品牌符号的华丽“变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不会是只光彩一瞬的“网红美食”。时过境迁,自依旧闪亮。

(文中数据由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作者: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寻螺小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1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线上学习会暨中期总结会

6月29日下午18时,“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线上学习会暨中期总结会在团队QQ群通过群视频的方式顺利开展。参与暑期社会实……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图书馆查找资料活动

6月20日,“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团队负责人冉小江的带领下前往连云港市图书馆进行了有关连云港市年鉴、连云港……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问卷调查活动

6月19日10时,“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队长冉小江的带领下前往连云港市万达广场以及连云港市图书馆开展有关连云港市……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召开线下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整体实践效率,6月18日上午11时,“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苍梧校区……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会

6月12日上午十一时,“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会于通灌校区明德楼105成功召开。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全体同学参加……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五站 ——赣榆区海头电商产业园

6月22日上午10时,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五站前往了赣榆区海头电商产业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参观走访赣榆区海头电商商户,了解赣榆……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四站 ——东海第二站

6月22日上午,“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东海行”第二站顺利结束。本次实践参观活动旨在进一步了解东海县不同区域对于……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三站 ——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

6月21日上午9时,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三站来到连云港市东海县,参观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园区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园区负责人的介绍,团队成员……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益计划系列讲座

为拓宽我校学子学术视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4月22日在中心校区董明珠楼213d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最新发布

落实垃圾处理问题,携手共迎魅力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九曲回肠,奔流不息,滋润着良田万物。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对于黄河流经的各省市而言,黄河水可能是当…
地方实践小结:“三权分置”下农地的产权重构
为满足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加速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总结上述东、中、西部典型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相较于家庭联产承包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一直以来人类与自然界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即有限的资源与人类的无限索取之间的矛盾。如何使有限稀缺的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需求,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是人类社会一直研究的难题。随…
就地过年——疫情下的春节
无论在哪里过年,除夕这一天总是重头戏。今年我们一家决定留在深圳过年。临近除夕时,市场的好货总是格外抢手,爸爸和妈妈早早地联系熟悉的市场档口,预定了除夕这天的海鲜、豆腐、五花肉、排骨、鸡和鸭等等…
出战首日,铸就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2月5日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A组决赛中,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队以2分37秒348的成绩险胜意大利队,并最终夺得冠军。这是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
公共管理学院宫煜同学荣获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
10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在南湖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我院公共管理2019级硕士研究生宫煜同学参与此次比赛,并荣获大赛特等奖,辅导员李月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此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
观红色影片,抒爱国情怀
2022年1月20日,实践队队员赵凯绚组织高校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建党伟业》,电影开始前,实践队员对该影片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影片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展现了百年前的有志青年们不畏…
我院在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再获佳绩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经过各高校择优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和最终审定,由我院杨俊副教授、李效顺教授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学与乐并行,畅谈家国志
为促进寓教于乐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1月25日,实践队组织了红色趣味游戏击鼓传花,游戏规定,伴随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声随机停止后,拿到物品的学生将上台发言,交流自己对于红色文化地认识、分享…
假期报校恩
为做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为学校引进优秀生源,曲阜师范大学开展“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将人才由“母校”带到“母校”去,齐河一中母校行队伍于2022年1月19日正式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的宣传部分。本次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