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馒头登上了微博热搜,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热情豪爽的山东人总在逢年过节时做大馒头,有些地区甚至还会用彩面装饰成虎、龙、凤等各种形状,寓意吉祥。可以说,馒头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传统食物,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但在流水线机器生产飞速发展的快时代,传统面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这和人工智能有啥关系?很多做面食常用的是机器)为进一步探究科技的发展给以馒头为例的传统美食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做好防疫措施后,队员们来到具有400年传承历史的店子镇进行实地调研。
1月15日,队员们来到店子镇街道,下车后,扑面而来的就是馒头的香气。据村民介绍,山东馒头比一般的馒头更为结实,刚出锅时面香浓郁四溢,吃起来劲道又有嚼劲,回味还有一丝甘甜,冷冻后再次回锅口感也丝毫不差。铁锅馒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且厚重,扎扎实实、个头巨大。其中,胶东花饽饽更是特色鲜明。“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巧妇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据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而成的一种民俗形式,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传统民间面塑艺术的一种,它多分布于山东烟台、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等市区及周边地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结婚”、“祝寿”、“上梁”、“过年”等民俗活动和情景中占有重要位置。除此之外,队员们了解到,在机械化发展的今天,从发面、压面、揉面再到最后的攒馒头,机器都替代了手工,使得传统制作手艺逐渐流失,馒头的继承与保留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美食带去了福音。青岛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以及《舌尖上的中国》都对青岛大馒头进行了广泛宣传,挑战与机遇并存,促使其不断创新。据了解,该地馒头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产业,销往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对于家乡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领略到了文化传承经久不衰的魅力。更体验到科技这把双刃剑,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传统美食传承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