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小学《观潮》设计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

一、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的是很被动很模糊的。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结合课文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话、表情朗读、画图、板书设计等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和引导他们把自己眼前的学习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需要。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发展和对学习目的的深入认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在语文课中,他们开始想更深一层地了解故事的情节、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辞藻的优美。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按照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逐步把他们的学习思维引向纵深。在课堂上让他们各抒己见,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转变为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设计意图:鼓励自学,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是个体认知,学生自读自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此环节意在通过“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情境。)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染下读出画面,读出对大自然的感叹之情。)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63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2020年8月11日,重温红色经典,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尾声,枪声鸣夜幕,豫章烽火扬。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10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今天是8月10号,距离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结束仅仅剩下六天的时间,在这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出了一些成果,没有老师每天督促,我们都是……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通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且我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了;另ー方面,我们也尽了自己的……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6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很多个项目,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每天的宣传都很到位,每一次看到这些宣传都……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5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去完成,小组有各自的任务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板块,有些负责调……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日我们小组进行的活动是对身边最美榜样的视频拍摄活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付出但是从不要求回报的人,他……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成就
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成就认识摘要: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数学古典时期,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数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他们的哲学和数学思想对希腊数学的发展起到…
诗歌分析
如果任选一篇古代诗人的佳作进行赏析的话,我个人特别喜欢“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诗的意象,艺术手法,综合评价几方面来赏析这首诗。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赏析《山居秋暝》
如果任选一篇古代诗人的佳作进行赏析的话,我个人特别喜欢“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诗的意象,艺术手法,综合评价几方面来赏析这首诗。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社调进行时
社调进行时(通讯员王晴2022-01-09)为确保本次社会调查顺利进行,2021年1月8日,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社调小组开启了“五育并重——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的调查,参加调查活…
爱心主题教育
爱心主题〖爱在行动中成长〗教育活动方案一、设计背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爱的博大与精深、主动关爱他人、明德修身,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锻造自己、回报社会,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激…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这个日子,是每个中国人灵魂上的烙印,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崛起,它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再次复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
相约这里 情暖万家
相约夏季,情暖万家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接力部承办的夏季募捐活动还有最后一天了。募捐从来不是一-个人捐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捐了一点点。请相信,你们的爱心终将会化作煦暖的阳光,温暖孩子们的心房来来…
观《血战湘江》有感
由于历史书本的侧重性讲解还有高考的重点需要,在之前我其实对长征前的革命历史了解并不是足够充分。但这次在老师的安排下,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感人的红军革命电影后,我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相…
对《数学文化》课程的简单思考
“数学文化”中的“文化”,也是指广义的“文化”。“数学文化”一词的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除上述内容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
南通大学助力冬奥实践小分队赴天星湖中学进行冬奥宣传
【南通大学1月9日讯】(通讯员:董锦衡)2022年1月7日南通大学助力冬奥实践小分队在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展开冬奥精神宣讲会。助力冬奥实践小分队队长于谌言向天星湖中学的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冬奥会的由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