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有幸加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党史青年行”暑期专项实践团队,走出校园,走上下党乡的连心路,感受下党当年“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历程,体验把心贴近人民的涤荡心灵之旅。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领略了全国人民从上到下追求小康艰苦奋斗的决心,目睹了一个又一个贫困村在各方帮扶和自身努力下的脱贫转型,看见了基层干部和百姓的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
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下党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但经这些年的脱贫攻坚,在2021年下党乡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走进下党乡之前,我非常好奇曾经“一穷二白”的不毛之地,怎么能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变化身后又凝聚着人民怎样的心血结晶?下党乡作为脱贫攻坚的示范村,我们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它脱贫转型的历程和优秀举措,对于其他乡村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在翻阅下党乡地方志,亲身探寻下党乡,与当地百姓、干部交流后,我对于下党乡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不禁和自己家乡的农村以及全国各地农村作比较,得到了些许感悟。
首先,我的一大感悟是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纵然脱贫攻坚战十分艰辛,但是取得的成果不加以巩固和发扬,人民的心血都会付之东流。因此在脱贫后,如何规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对于每个农村都非常重要,走的道路决定了乡村的繁荣指数和百姓的幸福感。
第二,只有因地制宜地走乡村振兴的道路,形成契合当地的乡村特色,乡村才能打开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在下党乡,这样的感受格外强烈。下党正在努力地走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了独有的下党味道——开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尤其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到来。在下党,一定要完成的是“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这也是它们独有的风格。
夜晚,我走在下党乡的街头,听着涤荡心灵的红色歌曲,感受党对下党乡人民的关怀和下党乡人民对党的爱戴之情,心中一片宁静,有感是净化了灵魂。下党乡孵化了属于这个乡村的独有特色文化,能令人深深地真切地沉浸于其中且身心愉悦并有所感触。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乡村振兴的道路,想必是当地人民不停探寻的结果。因此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与时俱进,发展文化品牌,营造独特氛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三,乡村要打破发展瓶颈,让人民创业更容易,打磨新的业态,让农民愿意在乡发展,打造宜居家园,让农民活得更幸福。脱贫村往往在经济、交通、住房、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严重的不足,这就制约了发展以及减弱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人是地方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高素质人才更是稀缺,乡村难留人是近几年的常态,如何吸引人、留住人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我在与下党乡干部、百姓交流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大学生人才的热衷。他们支持年轻人回乡创业,鼓励年轻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乡里充满了活力,我为此非常振奋和感动。
从下党可窥全国脱贫一隅,我为乡村的脱贫感动、鼓舞,也更加期待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为此,我们要从今日做起,关注中国乡村,走进乡村百姓,为乡村振兴献出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69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