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坚守红色信仰 传承“太行”精神

来源: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作者:史静涵 高梦颖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赴万仙山郭亮村”社会实践团,为深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广“春雁行动”豫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司化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万仙山郭亮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郭亮村发展路径研究”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了解万仙山郭亮村。

万仙山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辉县市西北,被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其中,郭亮洞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洞是通往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1971年的秋天,为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后代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带领全体村民开始修路。由于条件有限,他们没有借助任何机械设备,用钢钎和铁锤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8磅重的铁锤4000个,历时五年,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6月30日上午我们团队在司化老师的带领下,在郭亮村进行社会实践,欣赏郭亮的秀美景色感受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得知即将在郭亮洞上演的行浸式绝壁光影大片《郭亮1972》,为了更好的了解郭亮村的发展历程,7月1日晚在司化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有幸夜游亲身体验“穿越回”那段日子,并且“亲身经历”当时的那段时光,该灯会通过黄昏的老旧煤油灯带领观众穿越回1972年的郭亮村,带头的申姓老人以独白的形式带领观众会议凿洞时的艰难困苦,演员们生动展示了在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乡里组织各村代表开会,提出学习愚公精神的目标。申书记提出郭亮村要修路这一决定,通过实际复原当时凿壁时的装备与画面,演员们手持铁锤、錾子、麻绳等工具,通过行为展现讲述2000锤一个炮眼是怎么在那个没有电力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的,是怎么用土办法测量出隧道线,在一座刀劈斧砍,地势险峻的峭壁上凿壁开路的决心与困难,我们怀揣敬畏之心,保存这份珍贵的回忆。

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国人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观看完表演后实践团的成员更能深刻的体会到这座坚韧的山所展现的近代中国的精神。壁可凿,山可移的人文精神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合当之无愧的太行奇迹。

7月3日实践团队也参观了当地的展览馆,里边陈列着当时开凿的工具,这些工具留存至今,实践队员们满怀敬畏之情去感受老一辈人的不畏艰难,悬崖劈路的“郭亮精神”。

看到这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老一辈人的智慧,造就了郭亮洞这一奇迹。我们采访了当地村民,听他们讲述不畏艰难、悬崖劈路的“郭亮精神”,在采访的过程中,实践团的成员了解到了有关“十三壮士”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只有13个人修路?“十三壮士”其实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为了保证凿洞工程持续进行必须有13名青壮劳力始终在工地施工。在凿洞过程中,队员是经常轮换的,“十三壮士”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实践团的成员在观看灯会时对一名失足落崖的壮士十分惋惜,据悉了解,该壮士名叫王怀堂是当时村里比较有文化的,可见郭亮洞的修建是多么的艰难。但当地村民说:“郭亮洞如此艰巨的工程竟然全凭王怀堂的目测和心算”。路面每前进100米,路面的斜度要下降10米,坡度掌握在8度左右。。村里人问8度是个什么样儿时,王怀堂就脱下鞋,伸出脚,把脚一弓,往下一斜,比划着说,路面就和脚面一样,跟鞋底比,脚面是斜着往,上走,往上的斜度就是8度。这样一比划施工员就全明白了。这也是郭亮洞著名“脚面坡”的来历。

随后实践团去采访了宋保群老先生,宋老先生家中依旧陈列摆放着当时开路的工具,宋老声情并茂的描述着未开路前山里居民生活的艰难。介绍了当时的三条“路”。第一条“猴梯”,第二条“寨门梯”,第三条“天梯”。其中三条山路中相对最好走的“天梯”来说。“高路入云端,望顶眼欲穿。一时不小心,脚错归黄泉。”村里流传至今的顺口溜记录了人们当年的出山之苦。天梯是苦难路,因为天梯的难走村里所有的劳动产品和生活用品全部靠人力运输。宋老:“现在的生活您觉得咋样啊?”宋老开心的笑着说:“现在生活可太幸福了啊,你们也一定要好好读书上学,回报祖国。”郭亮洞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悬崖村庄”打造了郭亮文化名片, “郭亮精神”成就了幸福生活。目前郭亮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国内外宾客数以百万,郭亮村几乎家家开起了家庭旅馆,郭亮村也成了著名影视村。郭亮村的独特建筑和宜人的景色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其中来写生的也不计其数。包括大学生,高中生,连几岁的小朋友也深深的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

太行山的壮美景色、悬崖村的民俗风情,以及绝壁长廊本身,都对外界构成了很大吸引力。郭亮村的旅游业日渐红火,这里除了是数百家剧组进驻取景的影视基地外,还是摄影爱好者,美术专业人士青睐的写生基地。借助网络,这个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悬崖孤村,一度成为声名远播的“网红”打卡地。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郭亮村民的交谈,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富足后村民内心的喜悦之情。最后实践团的成员们一同前往影视村,过程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大多是以售卖当地特产为主,其中主要包括食品,崖柏木雕,充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我们见到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和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游览郭亮村的原因——被郭亮精神吸引,怀揣敬畏之情进入郭亮洞,感受它的雄伟壮观。郭亮洞也成是著名的网红影视打卡点,举起手来里的一部分场景就是在此地拍摄。

郭亮村不仅是一个著名影视村,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郭亮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实践团的成员们也采访了许多前往郭亮的游客,这里秀美的风光,惬意舒适的生活,吸引着他们。夏天郭亮村是个避暑胜地,白天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晚上在挂壁公路吹吹晚风,温馨的灯光,热情的舞蹈,悠扬的歌声都是郭亮村独特的标签。但在旅游业发展中,成员们根据游客的反馈以及自身的观察,发现还是有不少“私家景点存在乱收费现象”虽然村民也知道这样的赚钱方式容易惹恼游客,但大家还是选择了向利益妥协。长此以往,是不利于郭亮旅游业的发展,希望郭亮村的部分餐饮住宿行业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自我改善,为郭亮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只有餐厅民宿的菜单价格做到了统一价格,其他很多方面景区经营者和村民还是没有达成共识。和谐统一才能稳步发展,这也是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之计。

什么支撑着中华儿女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风浪尖口,上矢志前行,越走越远?是植根在中华儿女心中不畏艰难的愚公精神。当代的愚公精神仍需传承与发扬,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愚公精神注以新的血液来传承下去, 坚定不移, 稳步前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坎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用汗水浇作动力,用实干笃定前进,闯出新时代,新气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5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外国语学院赴阳光学校开展“ 话清明传统,讲英雄故事”志愿活动

4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们赴阳光学校开展清明节主题志愿活动。活动伊始,在小一班的教学中,志愿者们先借以生动的视频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课堂期间……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车棚整理志愿活动

4月28日,外国语学院组织志愿者于学校11栋宿舍旁的车棚开展车棚整理志愿活动。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早早到了集合地。负责人简单讲述了相关活动规则,要求志愿者将车棚里不按规则停放的车移……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餐盘回收、洁净食堂”志愿活动

2021年4月29日,在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志愿者们进行了南食堂一楼进行餐盘回收活动。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早已在集合点穿着好志愿者服装,在活动负责人分配任务……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爱溢校园,情满子由”打扫子由路志愿活动

3月31日,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子由路开展了打扫志愿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了校园之美。首先,志愿者们对工作区域进行了划分,各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区域,使打扫工作有条不紊地……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天天亲子,书香随行”志愿活动

3月3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赴校外开展天天亲子志愿活动。本次志愿活动共分两项,擦拭书籍和整理书籍。首先,志愿者使用酒精消毒喷雾小心翼翼地喷洒书面,并用毛巾进行细致的擦拭……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清扫执中楼活动

3月19日中午,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清扫执中楼活动。此次活动共有5名志愿者参加,他们高效合作,顺利完成了打扫工作。首先,志愿者身着统一的义工服,积极地前来执……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外国语学院开展“清扫笃行楼,簌簌迎春日”活动

3月19日,外国语学院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清扫笃行楼”义工活动。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的意识,弘扬大学生文明作风。新学期新面貌,八名义工都积极参与,各司其职,认真打扫笃行……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清扫子由路,文明理工人

2020年12月15日,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展开打扫自由路活动,该活动组织志愿者清扫整条子由路,还子由路干净整洁,成为常熟理工学院一张亮丽的名片。志愿者们在规定时间到达集合点,换…… 外院青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背《离骚》的少年
踏进师大大门的时候,我的耳机里单曲循环着温岚的《夏天的风》。夏天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季节,仿佛回忆里所有的美好都与夏日有关。这个夏天注定不寻常,它拉开了大学军训的序幕,刻在我脑海中的是清晨五点的微…
致敬永不泯灭的人性与永恒的存在 ——读《教育家叔本华》有感
最初选定读《教育家叔本华》这本书,是被尼采所吸引。真正拜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百感交集。我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因为这本书而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话;同时我又感到羞愧,羞愧于其实自己和书里所批…
由孔子本末观探索“修身”当代可能性 ——读《大学·中庸》之感
之前读了尼采的《教育家叔本华》,探索了那个时期西方的哲学状况与思想。而在本月中,我潜心阅读了中国的经典古籍:《大学·中庸》。此番阅读,我的主观心理不禁会让我拿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与哲学文化进行对…
中国共产党人与伟大的民族精神
回顾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从50多名党员到进9200万名党员,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却长盛不衰。南湖上的那一叶小舟已然成为中国历史上永不倒立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建…
粉丝群体对跨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以INTO1《古蜀回响》为例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一)我国当前跨国文化传播面临困境(1)文化折扣现象文化折扣的概念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ColinHoskins)和米卢斯(R.Mirus)第一次提出。他们认为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
建筑新时代,住建新未来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近年来,随着国家侧供给改革的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物之一,装配式…
党服活动,服务大众
2021年9月10日下午3点,为使我院学子在使用活动室时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2018级会计01班包括我在内的五位同学于37栋楼三楼活动室集合,带上各自的清理工具,开始对这个沉寂了三个月之久的活动室进行整理。一进…
“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以多样的方式呈现党的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征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徐州市泉山区滨湖花园…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向党,探寻青年教育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春向党”探寻青年教育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
论文学自觉
论文学自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这一说法最早是在日本学者铃木虎雄1919年至1920年间发表的论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论》中被提出的。这一认识在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得到了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