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红色资源寻访调研实践团成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围绕“寻访红色印记,助力红色传承”的主题,于7月15日—8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线下寻访,线上问卷调研的方式,针对红色资源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法。百名团队成员利用暑期“返家乡”的契机前往家乡当地的红色基地开展实地寻访活动,同时制作线上调查问卷,收集大众对红色资源的看法。通过实地寻访和问卷调研团队总结出红色资源在发展中面临的些许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为问题的解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帮助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们里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将团队成员们收集拍摄的资料归纳总结,制作了红色足迹电子地图微信小程序。
学校: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红色资源寻访调研团
指导老师:章棋、湛斌、邬晓倩
作者:刘鸿赫1、李佳阳1、刘涛1、张鑫哲1、李铠志1、陶嘉瑄1、邬晓倩
实践时间:2021年7月15日—2021年8月15日
实践方式:线下分散寻访,线上集中调研学习
实践地点:家乡红色教育基地
摘要: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了追寻红色印记,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团委招募百名学生组建红色资源寻访调研团,借暑期“返家乡”的契机分散前往各自的家乡进行红色资源寻访。通过寻访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碑、古迹遗址等等,让同学们走进那段激情悲壮的历史,感悟英雄先烈们崇高的红色精神。在参观红色基地,学习先辈的红色精神的同时,思考如何将其更高效的传承下去,因此,通过线上发布问卷了解公众对红色资源的关注度,总结出当前红色资源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实践后期,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制作红色电子地图,寻求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与方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资源、历史、电子地图
正文: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抹亮色和深厚有力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回顾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成果,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思考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展的优化路径,有利于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面向未来的进程中历久弥新[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党的红色资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之际,引导学生在暑期寻访家乡红色教育基地,收集整理家乡红色革命故事,从红色教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红色调研团队的主要成员在与指导老师进行多次沟通后,于7月15日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自此拉开实践调研的序幕。会议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各项内容及标准,并进行了线上集中讨论学习,最后确定了每位同学的分散式线下实践地点,在实践中立足当下,回首往昔,追忆缅怀千千万万个为了中国而牺牲的英雄们,在当下践行革命英雄的红色信仰,高举处在青春年华的我们最好的精神火炬。
一、调研可行性及目标
(一)调研可行性分析
1.调查对象的可获性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历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百年奋斗路上,共产党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涌现了一大批革命英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南京为例,南京是一座英雄城市,拥有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8个。因此,全国各地拥有的红色教育资源为学生暑期寻访提供了可行性。
2.调查方法的可行性
文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法已经被普遍运用于实际调查中。本团队拟设计调研提纲,并征求业内专家意见进行提纲修正,组建调研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并强化培训,以保证调研过程的规范性。
3.调查团队的可行性
本团队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并具有较丰富的调查研究基础。团队主要成员均为所在学院分党校成员,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以及红色基地实践走访经验,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确保团队活动顺利完成。
(二)实践调研目标
1.探寻红色资源发展问题
通过实地寻访、问卷调研的方式,探寻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红色基地提供参考。
2.拍摄百个寻访Vlog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招募百名成员分别前往家乡的红色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同时拍摄个人红色基地打卡Vlog。
3.制作红色地图微信小程序
收集整理红色基地材料,结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所学,制作“红色足迹电子地图”,详细标注了小组成员们寻访过的红色基地的信息,记录下每一个红色印记。同时,这个红色地图将作为红色旅游指南对大众开放。
二、调研内容
(一)线下实地寻访
1.参观红色基地
团队成员各自寻访自己坐在城市的红色基地,所访之处共计18省(除黑龙江、青海、江西、台湾、海南),3个自治区(广西、宁夏、内蒙古),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北至吉林南至广东,约占中国省份的73.5%。同学们在参观红色经典时便走进了那段激情悲壮的历史,感悟英雄先烈们崇高的红色精神。纵使各地的烈士都没有联系,纵使不同时期的英雄都有为捍卫幸福美好生活的不同理由,然而彼此身世迥异的各个先烈却又有着同样的爱党爱国,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安康的生活奋斗献身的精神。下面将列举部分成员们去往的红色基地介绍。
图为团队调研走访的全部红色基地汇总表格
(1)辽宁:李佳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李佳阳同学寻访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建于1951年初,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录像厅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23米,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后松林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的志愿军烈士123位。
图片拍摄于7.26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
(2)陕西:陶嘉瑄——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延安,是一个传承了党的革命精神的地方,毛主席曾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杨家岭则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图片拍摄于7.28 队员陶嘉瑄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3)天津:李铠志——平津战役纪念馆、姚佳慧——平津战役纪念馆
为了铭记平津战役的光辉历史,颂扬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告慰英灵,激励后人,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二十世纪末巍然矗立于天津子牙河畔。平津战役纪念馆自1997年开馆以来,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上千万观众前来参观学习。平津战役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
图片拍摄于8.1 队员李铠志在平津战役纪念馆
2.聆听红色记忆
从小听到身边的人讲述激动人心的红色故事,让小组成员萌生了要把老革命的红色故事记录汇总的想法。除实地寻访外,团队成员们还向家中老一辈党员前辈们询问他们当年亲身经历过的一些红色故事,并将口述记录整理下来,成为一份珍贵的时光资料。这些光阴的故事,使得人们通过他们老一辈那饱经历史沧桑的双眼,再一次见证祖国的一路革命历程,从萌芽到壮大,再到现在繁华的盛世。
图为团队收集到的红色故事文档
(二)线上问卷调查
为了更广泛、高效地了解到群众对红色资源利用以及发展的一些看法,团队设计了线上问卷调查,并对大量的答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最终归纳出人们对红色基地的一致认识与看法。本次问卷调查有效填写人数为199人,其中男女比例基本均等(1:1.2),在各年龄层均有分布但青年人居多。85%的人对身边的红色基地有所了解且有参观经历,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学校单位组织、自行旅游参观等途径了解红色基地。
目前红色基地在展览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丰富,包括文字、照片、文物、电影和场景还原等。但近77%的人认为红色基地的宣传力度一般,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对于有参观经历的调查对象,参观后的感受与看法出现明显分化,有近五成的人再参观红色基地后感受一般,是在走马观花式参观,余下五成人群认为所参观的红色基地能起到红色教育作用,受益匪浅。
针对红色基地的宣传与吸引力度问题,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基地本身展览的内容仍然是重点,超半数问卷填写者认为红色基地没有给游客提供应有的氛围和感受,甚至缺少讲解,部分基地还存在内容枯燥、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硬性问题。同时,大部分公众认为红色基地应创新、丰富场馆内的展示内容,并且可以通过放映红色电影和举办红色文化节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有一部分认为可以通过免费开放、举办商业活动的方式吸引游客,这两种方式相较于其他方式,选择人数较少,说明费用对红色基地能否吸引游客的影响不大。
近些年,随着AR、VR等新兴技术的兴起,部分旅游景区已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景区的氛围感,给游客带去良好感受,但是,这些技术在红色基地还没有完全普及运用。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参与调查人群普遍认为科技会有利于红色基地的发展,借助于AR、VR、AI等科学技术手段将有助于人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红色基地。
三、调研成果
(一)红色资源发展的问题
1.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方式老旧
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团队成员发现大部分红色基地的开放方式以自主参观为主,红色资源的展示方式也多是图片、文字、实物等静态展示,缺少运用AR、VR等新兴科技的新型展示方式,游客的体验感不强,真正吸收到的史实不多,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式游览。旅游消费者到红色旅游地旅游,经历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主题和形式,虽然红色旅游和感受革命历史是高尚的,但红色旅游毕竟首先是一种旅游,倘若形式和内容过于单调肤浅,是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的[2]。
2.红色基地的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一、二线城市因为旅游业发达,或者红色景点的知名度较高,不需太多宣传手段,如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但还有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所在地的旅游业不景气,基地本身不做任何宣传,使得除了当地人以外鲜有人知。尽管这些景点在党的革命史上都承载着历史,镌刻着光荣,但是这些景点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等因素,成为较为冷门的旅游景点,从而造成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浪费。
3.红色资源缺乏统筹整合
各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整合,各景区没有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中,形成不了具有当地的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因为地域分割、交通不便等问题,一些城市的红色旅游景区呈现“各家顾各家”的情形,如南京市区域较为广阔,地理位置上的因素,使得各红色旅游景区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雨花区、建邺区的红色景区游客量高,但溧水、高淳两地由于较为偏远,交通线路也远不如市区便利,旅游景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甚至少有问津的状态[3]。
(二)促进红色基地发展的举措
1.创新红色资源展示形式
加大对红色资源的财政投入,利用新兴科技展示红色文化资源,把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对革命文物进行充分收集、加工和处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历史的原貌,让游客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同时,还可以邀请老红军后代、老党员组成红色讲师团,确定一个红色主题,定期举办开放式红色课堂、红色文化节,使游客参与其中并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
2.开拓宣传手段和力度
红色旅游景区应重视媒体资源,借助网络,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也应该积极联系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加大对历史文化的宣传,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让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
3.注重红色资源整合提炼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布局,从而更好的强调革命文化内涵,突出革命文化主题,综合红色旅游地区的多种资源,配合其他产业发展,如红色旅游+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景观,给游客提供多种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参观、听讲解,提升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基于红色资源提炼出理论成果,避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停留在旅游层面。
(三)制作红色电子地图
乘风破浪,回首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实践团队根据人工智能学院所学专业知识,创建了名为“红色足迹电子地图”的微信小程序,上面包含了团队内所有成员所前往的红色教育基地的地图方位、基本图文信息以及由团队成员录制的介绍视频。
团队意在让广大市民通过这份电子地图,追寻团队成员们的红色足迹,了解一些自己家乡以外的红色教育资源,让一些比较小的县乡中的红色基地也能展现在群众的眼前,让广大市民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铭记党的光荣事迹和艰苦不易,探寻这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各个角落的历史印记。
图为红色足迹电子地图小程序开发过程
图为红色足迹电子地图小程序使用截图
四、实践总结
(一)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创造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丰富的内涵,为最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无比的伟大篇章,堪称中国之宝、宝中之宝。通过寻访我国的红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些都将激励我们的成长。
(二)传承精神,强国有我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更加坚持社会主义理念,传承我国红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资源利用,创新手段
经过同学们的调研及反馈,得出目前红色基地的问题主要是出现问题的主是宣传力度不足。这方面原因在于缺乏红色氛围与讲解,部分红色基地也会存在内容枯燥、缺少基础设施的问题。经过总结我们得出可以通过红色电影和红色文化节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亦可以结合我们未来的AI、VR等技术进行宣传,利用宣传的创新来增加红色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宣传效率。革命遗址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若能够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则会积极传播红色精神,高效发展旅游业,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实践感悟1
以下的故事,是我探访北方兵器城时,一位清洁工大叔对我讲的红色故事扩充而来。他对我说,在革命道路上,不乏像李裕智同志这样的少年英才,倒在了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我们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应当好好珍惜。我深受感动,回家翻阅资料及典籍,遂成此文。
包头,这个塞外小镇,自从1921年托县河口甘草码头移此,1923年京绥铁路通车以后,迅速发展为内蒙古西部,以至整个大西北的商业重镇。中国共产党从他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十分关怀国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斗争,对于包头十分重视。1925年春天,党的北方区政治委员会决定在包头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担任包头工委书记的就是年轻的蒙古族共产党员李裕智同志。
李裕智在少年时代,他是一个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学生。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正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便成为那所学校学生罢课、游行示威的积极发动者和组织者之一。李裕智从一个爱国学生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和党的早期活动家邓中夏、赵世炎等同志亲切关怀和辛勤培育的结果。
从1925年春到1927年秋,李裕智同志在担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李裕智同志永远活在包头市蒙汉民族人民的心中。
实践感悟2
此次实践活动,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之一,全程参与了所有的实践流程。从前期收集资料的准备阶段到最终所有成员完成调研工作,每一步我们都按照先前制定好的计划严格落实完成。结合所有成员调研得到的结果来分析,目前大部分红色基地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宣传力度的不足。很多红色基地都位于乡镇,除了当地人了解的比较多之外,鲜少会有其他人知道。同时通过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很多的人对于红色基地的关注度都很少,甚至从来都没有去了解过。为此我们团队制作出了红色足迹电子地图微信小程序,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红色基地。
同时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觉得对于个人的提升也是很大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实地参观红色基地,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能够增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我们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能够了解到党的伟大征程,学习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始终坚信,一代代的传承,不变的将是永远的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思,齐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北京文化创意,2021(01):10-15.
[2]钟小东,赵影.“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02):16-17.
[3]刘胜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出路——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丛刊,2021(03):52-54.
[4]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 院学报,2010,28(02):114-11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3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